中國中投證券 呂祖山
A股上周取得了突破,前兩個交易日大幅度跳升。筆者認為,其上升幅度不亞于7月9日—11日的上漲。從今年6月底股指觸及低點出現反彈以來至9月6日,大盤(特別是滬指)已經逐漸形成了上升三角形的技術形態,按照技術形態來講,一旦取得突破,股指上升幅度應該可以有所期待。由此A股本周結束上漲、趨勢反轉向下的可能性比較低,更多是通過技術性回調來積累向上挑戰更高臺階的力量。
從宏觀經濟面看,當前經濟雖然仍維持在弱復蘇狀態,但情況似乎已經出現一絲曙光。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看,8月份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明顯要好于市場原先的預期。發電量同比也是出現了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刨去季節性因素,發電量確實出現了回升。而鐵路貨運量和公路客運量已經顯現回升勢頭,另外受益于發達經濟體的回暖,今年1—8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也有良好的回暖趨勢。宏觀經濟數據暖人心,對市場堅定做多的信心意義重大,將一定程度上限制A股的下挫空間。
早在股指取得突破前,大盤指數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題材炒作不斷,各種題材交替受到資金的炒作。上周這一現象并沒有因為指數走高而收斂,上海自貿區、工程機械、金融改革、優先股發行試點等新老概念此起彼伏,很好地維系了這些概念個股的市場參與度,對大盤突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隨著概念股股價短時間內快速拔高,其見高回落的可能性同時也在增大,大盤技術性回調也是可以預期的。
A股雖然有回調要求,但筆者看來只是暫時的,短時間內還難以改變向好的走勢,后市進一步上沖的可能依然具備,因此調整手中持倉結構顯得尤為重要。建議首先得對具有中長線題材的板塊個股繼續持有,如互聯網、金融改革、上海自貿等概念。其次是對剛啟動不久的概念進行必要關注,如果相關個股價位合理,可以適當介入,比如工程機械、軍工重組等概念。再者,對大盤持續反彈過程中已經漲幅巨大的個股可以考慮減持,比如手游、傳媒等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