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強勁飆升帶動的藍籌行情,卻并沒有引發資金涌入ETF產品,恰恰相反的是,上周ETF普遍遭遇了凈贖回。
就市場情緒而言,上周市場情緒出現明顯好轉。一方面,從交易量來看,兩市已連續幾天出現各自過千億的交易規模;另一方面,投資者對于熱點的反應較為激烈,繼自貿區概念股后,銀行等藍籌股開始飆升。
從此前的歷次藍籌行情來看,機構資金往往會借道相關ETF品種入市,但從上周的ETF申購贖回情況來看,卻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數據顯示,上周63只投資股票的ETF基金,僅有6只實現了凈申購,4只份額沒有變動,而其余53只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凈贖回。
具體來看,53只遭遇凈贖回的基金中,有6只凈贖回超過了5000萬份,其中,素有“機構資金風向標”之稱的50ETF遭遇了凈贖回近2.62億份,該ETF金融業的配置占比接近了60%。
兩只300ETF凈贖回合計達到3.18億份,華夏300凈贖回0.72億份,而滬深300(2488.902, -18.55, -0.74%)指數的金融服務行業占比達到31.54%,具有相當鮮明的大盤藍籌風格。此外,治理ETF凈贖回1.04億份,該基金的金融業配置占比也達到了51.75%。
相當有意思的是,上周實現凈申購的ETF,同樣是金融業占比很高的品種。如180ETF上周實現了3.42億份的凈申購,該基金的金融業占比達到44.81%。此外,兩只金融行業ETF小幅凈申購0.58億份。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品種不同的申購贖回表現,表明大資金對于銀行股帶動的藍籌反彈行情的分歧。
對于金融板塊的發力,雖然大部分基金認為,可能得益于銀行試點發行優先股的傳聞以及后續的“金改”預期。從更廣泛角度來看,銀行下半年業績平穩可期、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利于銀行加快資金周轉,銀行板塊目前相對較低的估值對該板塊也構成積極因素。
不過,也有部分基金對于銀行股的態度依舊“冷淡”。海富通基金指出:銀行股的基本面仍是影響板塊走勢的最重要因素。“銀行現在更多是一個估值修復和板塊輪動的交易性機會。基本面而言,與銀行業績息息相關的宏觀經濟增速,長期放緩已成定局;并且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一般來說這會壓縮銀行的利差收入,對銀行利潤可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抑制銀行股的估值提升空間。”
此外,上周創業板指數出現回調,但創業板ETF基金并沒有資金出逃的跡象,反而實現了0.1億份的凈申購。此外,在經歷回調之后,醫藥板塊出現企穩跡象,上周醫藥ETF實現了凈申購0.78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