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府一名官員今天說,德黑蘭地鐵項目因西方制裁導致資金缺乏而面臨延期,因此伊朗希望其盟友中國能融資20億美元來幫助其完成該項目。
作為伊朗的合作伙伴,中國一直支持伊朗和平發展核能的權利,并且在過去也對針對伊朗能源工業的制裁表示不滿,認為這些制裁不會根本解決問題。有評論說,中國此舉會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也能削弱美國和歐洲的影響力。不過伊朗的基建公司還在一個備忘錄中透露已經同土耳其和俄羅斯公司簽署了修建公路和鐵路的合同。 這次,為地鐵修建的融資中,蒙塔澤里在出席《中東經濟文摘》舉辦的一次鐵路項目會議的間隙對本社記者表示:“我們正在向外國企業尋求融資。我們在同中國(政府、銀行及相關機構)談判,希望能獲得融資。” 蒙塔澤里較早前在上述會議上說,德黑蘭地鐵項目最初規劃總長度為430公里,沿途設立車站256座,造價180億美元。但受西方制裁影響,后來獲批的項目僅有261公里,車站也減至175座,成本預計約為100億美元。 首期長89公里、有41座車站的地鐵線路已投入運營。總長70公里、有66座車站的二期工程預計將于2013年完工。三期項目的兩條新線路總長約為102公里,共有68座車站,如果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將于2015年完工。 蒙塔澤里說,諸如路軌等設備是從中國進口的,但他并未提供詳細信息。中國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進口國。日本一直是伊朗石油第一大進口國,日本也一直長期參加伊朗的基礎設施工程,包括在德黑蘭建造地鐵的工程。
筆者認為,伊朗之所以積極在中國融資,是因為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地緣戰略價值。從經濟角度來說,由于伊朗地處中亞和中東的交匯點,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必然要經過伊朗,這就給伊朗發展過境貿易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近些年,面對西方的制裁,伊朗把發展過境運輸作為賺取外匯、擺脫經濟困境的一個主要手段。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伊朗過境貨物運輸量達400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3%。伊朗副總統拉希米今年9月在伊朗西部鐵路網開通儀式上說,伊朗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過境國,是連接亞歐大陸的橋梁。伊朗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地緣優勢,大力發展過境運輸,如果發展得好,伊朗從過境運輸上獲得的收入有望與石油收入相當。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