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日在夏季達沃斯開幕式上表示,預計未來5年中國對外投資5000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于中國歷年海外投資額的總和,前景令人期待。
從李嘉誠、王健林兩位華人首富前段時間大規模投資海外,到最近雙匯集團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中國資本投資海外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備受關注。
與會經濟界人士表示,僅僅十幾年間,中國投資就經歷了幾個階段:從最開始注重獲取資源;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海外抄底”,低價獲取國外的品牌、技術;再到如今,中國投資進入更加理性和市場化的新階段。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說,2012年,萬達斥資26億美元收購美國連鎖影院AMC。今年8月,萬達完成了對英國游艇制造商Sunseeker International Ltd。的收購。今后,還會繼續在眾多國家投資,這是萬達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
長期從事跨國并購咨詢和中介服務的馬凱集團公司董事長李震認為,這輪海外投資潮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他說,隨著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不斷上漲,目前中國經濟正朝產業優化升級的層次發展。將國內部分產業轉移到國外,成為企業的新選擇。全球經濟布局的不均衡,也為中國資本、產業轉移提供了條件。
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時,其海外投資就會大量出現。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表示,最近5年中國海外投資年均增長44.6%,即便是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去年增幅仍然達到28%,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與前兩輪投資潮不同,現在投資海外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投資領域越發寬廣,包括基礎設施、房地產、農業、食品、家電等,很多投資是為了進入世界經濟鏈條、獲得穩定收益并逐步實現國際化布局,中國投資變得更加穩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企業家時表示,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放寬企業“走出去”的條件,減少對有實力又有信譽的企業到海外投資的審批事項,或者是放寬審批額度。面對政府支持、海外接納的天時地利,中國企業仍有許多功課要做。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跑遍非洲40多個國家,總體感覺是中國企業與當地的融合度很低。“很多企業自己蓋房子,自己生活,很少跟當地人接觸。”他說,由于缺乏宣傳,很多項目落成了,當地人還不知道是中國人建的。突破文化差異,與當地融為一體,對于投資海外非常重要。
“戰略規劃必須先行。”馬蔚華說。前幾年中國西部一家民營企業高調宣布收購悍馬,可是它連汽車都沒有做過。
馬蔚華說,我國海外并購失敗率很高,海外項目的效益偏差,目前有的還在虧損。“交易完成只是收購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政治、市場、法律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風險,這都需要企業提前籌劃。”
畢馬威國際主席安茂德認為,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很多跨國公司決定投資哪個國家之前,都會派出一批管理人員前往學習、工作一段時間,為人才培訓做周密準備。”不過,他表示,隨著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越來越多,“這個問題會很快解決”。
一旦遇到排斥或反對,公關工作不可或缺。李震表示,協調多方力量,拉近客戶距離,爭取公眾支持,有利于根深葉茂。另外,也可以在當地找一個有經驗的合作人,穩步推進海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