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劉文波表示,這一過程蘊藏著巨大挑戰,因為以后的海上風電場會更大,離海岸也將更遠。現在海上風電場的發電量平均為200MW,而未來將上升到340MW左右。
報告稱,未來全球新建風電場將更加遠離海岸,從現在平均60公里變為100公里,而在這么遠的距離海水深度也將達到45m。這一趨勢勢必導致發電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項目的日漸復雜。
如果要與其他一較高下,風電企業必須想辦法大幅降低發電成本。現在海上風力發電在歐洲每度的價格約為14歐分,但是如果到2020年,成本能下降30%左右的話,每度電的價格便可降到9歐分,這會成為海上風電獲得成本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報告指出,現在全球七成的海上風電場都直接由大型企業投資,而戰略投資機構和金融投資機構都較少參與,比例分別為19%和11%。但是,以后能源企業未必還能獨自承擔此類大型項目的投資。
“電力企業以及政府相應部門都越來越多地邀請這樣的金融機構參與投資。”劉文波說,“這樣可以減輕他們的籌資壓力,并降低自己的戰略風險。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