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消息,核電作為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祛除霧霾天氣的重要推手,正在穩步發展。廣東省內在建的兩大核電基地——陽江、臺山核電工程進展順利。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計劃今年年底并網發電,可為廣東新增100萬千瓦清潔核電。
作為我國一次核準開工建設容量最大的核電項目,陽江核電站工程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目前4臺機組已啟動建設,其中1號機組計劃2013年底并網發電;2、3號機組土建已完工,進入設備安裝和調試階段;4號機組處于土建階段。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規劃兩臺機組,使用國際先進的第三代核電EPR(歐洲先進壓水堆)技術,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為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
選址、廠房設計都充分考慮到各種自然災害因素
“安全”一直被視為核電發展至高無上的基本法。
據悉,在充分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安全管理理念和經驗基礎上,臺山、陽江核電站建立了完善的組織體系和安全管理機制,在工程建設中對所有影響安全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控制,在每一個管理環節設置多重的制度、組織、個人安全屏障,以確保核安全。
以陽江核電站為例,陽江核電站在廠址普選、初可研和可研等前期工程階段,已充分考慮地震等自然災害對廠址的安全影響,并通過了國家地震局和國家核安全局嚴格的廠址安全評審,廠址附近地殼安全穩定。
據電力專家介紹,陽江核電站廠房結構設計條件嚴苛,考慮強烈地震作用、龍卷風等,結構剛度大、強度高,具有足夠安全性。
至于公眾關心的海嘯,專家分析,陽江、臺山核電周邊海域不具備產生大海嘯的條件。根據香港天文臺記錄的數據,我國海岸記錄到的海嘯的最高值為0.51m,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記錄到的海嘯傳到中國僅0.2m。而陽江核電站設計基準洪水位考慮超越概率10%的天文高潮位、可能的最大風暴潮增水、電廠壽期內海平面的升高三方面的綜合因素為6.87m,抗海嘯暴潮設計值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63m。基于此,陽江核電站西防波堤、東防波堤、南防波堤高度分別為10m、12.5m和13.5m。
陽江核電站接受社會團體的預約參觀
據悉,在建設中,陽江、臺山核電站建立了嚴密的質保監督體系,設立了強有力的質保監督部門,通過質保監查、專項監督和現場監督對工程施工和設備制造進行監督監查。
在現場安全保衛方面,按照縱深防御、均衡保護的原則,兩座核電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設防和保衛。安全保衛按等級進行分區分級控制,進入不同區域需不同級別授權,在不同區域入口由保安、武警等保衛力量24小時把守。以陽江核電站為例,防波堤之外海域屬于漁民捕撈區,漁民可自由通行不受核電限制,但核電站防波堤均設有安全保衛崗位,防止漁民誤入。
雖然安保措施嚴密,但核電并不神秘。秉承“公開透明”理念,陽江、臺山核電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公眾參與溝通。陽江核電站接受社會團體的預約參觀。參觀團體按參觀流程申請登記后,可由核電廠員工陪同進入電廠的公眾信息中心、參觀平臺等指定的區域參觀。臺山核電也建立了公眾參觀接待機制,并主動組織周邊社區居民和公眾前往參觀。
陽江核電減排效應相當于造林10萬公頃
作為清潔能源,陽江、臺山核電站建設進一步優化廣東省電網結構和能源結構,助力“美麗廣東”建設。
據悉,陽江核電站六臺機組建成后年發電量480億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的煤電相比,相當于減少標煤消耗15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82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7萬噸,相當于造林10萬公頃。臺山核電一期工程建成后,年上網電量約260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848萬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超過2085萬噸。
員工錄用后的第一件事是接受安全培訓
據介紹,陽江、臺山核電站的建設實現了與項目周邊社區的互利共贏。“大量核電建設者的到來,帶來了巨大的消費人群,使得東平鎮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陽江市東平鎮一位副鎮長說:“東平鎮很多居民通過開出租、開小店等方式獲得了穩定工作,收入和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為帶動核電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陽江、臺山核電站還結合崗位特點和實際需求,在一些輔助類崗位人員招聘時優先考慮周邊村民,比如核電的保潔員、文員等服務崗位,但也需要符合崗位要求并經過嚴格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
據悉,員工被錄用后的第一件事是接受公司安全培訓。安全培訓分為三級,公司級、部門級、班組級,均設有專人負責,考試合格取得授權后方可上崗,而且進入不同區域也需要不同級別的安全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