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汕頭的恒立機械有限公司今年已是連續第8年參加昆交會了,負責人陳業平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公司業務已經多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自去年南博會與昆交會同期舉辦后,對公司拓展南亞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更是助力不少。
10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傳遞出信息,西南地區的重慶、四川、云南,作為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接合地區,同時也是多個國家級戰略的交匯點,在未來有望成為投資熱點。其中,云南更是因同時納入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而被外界賦予了諸多想象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使得第二屆南博會的召開,更加具有區域觀察的樣本意義。10日,第二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2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昆明閉幕。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屆南博會累計外經貿成交210.3億美元,比首屆增加35.7億美元,同比增長20.4%。
“廣東制造”拓展西南市場
記者走訪眾多參展的廣東企業發現,不少都在當地有穩定的合作經銷商。恒立機械有限公司的陳業平告訴記者,工廠設在汕頭,昆明有經銷商,在食品包裝機這個專業領域,近年來每年業務增長速度達到20%左右。他表示,主要是機器穩定,故障少,自然能夠減少用戶損失并提高生產效率。
“在西南地區,說是南博會和昆交會的參展企業,銷售時會更加有底氣一些。雖然今年情況稍淡,但感覺這是一個窗口,很多人不會現場拍板,他們貨比三家之后會到店里去談。”陳業平說,主要是貴州、四川和云南的采購商,今年還有一些老撾的商人對自己的商品感興趣。
有很多廣東企業來云南尋找資源,特別是深圳的一些IT企業。不只一家公司向記者表示,希望能夠借此進一步擴大國內外市場。第一次到昆明參展的順恒利負責人梁世和介紹,在深耕廣東市場十余年后,作為一家從事智能控制的公司,他們逐漸意識到,隨著西南和南亞旅游市場的發展和眾多高端酒店的建成,對于一體化控制和節能減排的需求在擴大,這讓他們看到了商機。
顯然,看到商機的不僅僅是敏銳的廣東企業家。來自孟加拉國的Taposi Saha有一雙靈巧的手,展位里擺滿了她自己編制的手提包,她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著掛滿一面墻的棉麻衣服,“這都是我自己做的,賣得不錯。”巴基斯坦的參展商操著一口并不標準但能聽懂的中文;斯里蘭卡的寶石商人Rikas熱情地拉著顧客,“可以加我微信!”這些來自南亞和東南亞的外商顯然已經入鄉隨俗,摩拳擦掌準備開拓中國市場。
新增服務貿易展示內容
據了解,本屆展會首次新增了旅游、金融、物流、教育、文化等展示內容,實現展會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的轉變。尼泊爾的商人Mahendra Raj Randay娶了一個漂亮的中國山東媳婦,除了這段姻緣,他們的生意也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告訴記者,一年之內已經是第三次來到中國,和幾個合作伙伴抱團來中國發展。他的合伙人Janak說,“中國市場非常大,已經夠我賺的了,還沒來得及去尋找別的市場呢。”
正說著,一位中國的老主顧再次光臨了他們的展位。這位來自廣西的女士告訴記者,在上一屆南博會中通過買羊絨制品得知這一家人在尼泊爾同時經營著一家名為“中國之家”的旅行社,她去尼泊爾的徒步之旅就是全程委托這家旅行社解決吃住行和向導的事宜。“他們的服務令我非常滿意,我今年又介紹了幾個朋友過來。”
雖然貿易內容得以擴展,但一些渴望規模訂單的參展商對展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個印度商家展位里,花梨木的家具上有著印度特色的手工鑲嵌黃銅裝飾。展位布置很別致,但稍顯冷清。展位負責人Jessia告訴記者,他們非常希望在西南地區尋找經銷商,但一直沒有談成合作。她建議,展會是很好的機會,但希望能夠聯系和引進更多專業的采購商,才能讓政府的投入更有效率。
對此,老展商陳業平表示,“展會定位以及輻射的范圍不同,決定了參展商和采購商的種類。作為綜合性展會,目前南博會和昆交會重視程度和關注度都比較高,可以先考慮打造出品牌,再進一步拓展專業性。”從事機械制造業的他認為,專業的展覽不是不可以辦,但是要進行充分的考量和調查,輻射范圍夠不夠大,行業發展是否到一定程度,能夠吸引哪一部分人群,都是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互聯互通增進與南亞鄰國合作
目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合作正處于活躍且富有成果的時期。2013年雙邊貿易額近10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南亞國家投資累計超過40億美元,完成工程承包營業額累計超過850億美元,給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面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復雜變化,中國和南亞國家的共同利益在增加,相互需求也在增長。本月8日,孟買首條地鐵投入運行,設12個站點。值得關注的是,此地鐵線的車輛供應商為中國南車[3.06% 資金 研報]。自2008年打開印度市場后,中國南車已三度簽下印度合同。
在中國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大背景下,在今年的南博會上,許多活動都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展開。
“從商品貿易展到國際區域合作平臺,南博會承載著新時期續寫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經濟、文化交流的絲路傳奇的任務。”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陳利君表示,“一帶一路”的內涵與南博會的定位和輻射區域高度吻合。
在南博會期間舉辦的中國-南亞智庫論壇中,多方專家以“互聯互通-構建新南方絲綢之路”為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有學者認為,當前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為重點,加快互聯互通建設,是再創南方絲綢之路新輝煌的良好機遇。
據了解,在新絲綢之路背景下,發揮中國和南亞的各種合作,互聯互通主要體現在通路、通電、通郵、通氣、通信、貨幣互通和通關便利化。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才能進一步促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雙方投資合作的實現。
對此,來自巴基斯坦的Mian Abrar Hussain認為,互聯互通以及依托國際展會這樣的交流平臺無疑能幫助中國獲得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政府和人民進一步的理解和信任。特別在能源、通訊以及基于BOT模式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技術轉移和投資引進,在提高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顯現出中國愿意在經濟和科技領域分享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