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yin荡公交嗯啊校花,搡老女人的全过程,年轻的公和我做爰,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无码人妻aⅴ大片大象传媒

?

行業報告 金融 能源

行業資訊 預警 機會

產業分析 趨勢 時評

大數據 管理 營銷

創  業 項目 故事

人  物 領袖 訪談

宏觀 經濟 策略

數據 行情 匯率

政策 時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財

地產 市場 環境

商業 觀察 要聞

區域 招商 園區

企業 百科 機會

預警 國際 國內

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核心投資 > 投資人物 >
TCL創投CEO袁冰:做投資促使人不停地思考

  朱熹曾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言:“言圣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貴而有動于中,隨遇而安,無預于己,所性分定故也。”所謂隨遇而安的境界,除了要有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更要有在踏實平和的心境下中流擊水的豪情。縱觀袁冰的工作歷程,足見其悠然自得、隨遇而安之心。
 
  結緣投資
 
  “我的工作經歷還是蠻跌宕的。”TCL創投CEO袁冰如是說。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國有企業,之后下海,在美的待了一段時間。1999年,袁冰正式加入TCL,從此開始了在TCL系統內的輾轉歷練。他先任集團公司財務部主管,后被派到香港擔任TCL國際的財務部經理,參與了TCL的一系列國際化并購行動。回到集團公司做了3年戰略發展部副部長后,又出任TCL國際的副總經理,之后再次回到集團公司,歷任戰略發展部副部長、財務管理中心總經理、財務總監等職。2006年,袁冰第三次離開集團公司,擔任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CFO,后又升任TCL多媒體副總經理和TCL實業控股總經理。2007年起,他回到集團公司擔任副總裁,并于2009年兼任TCL創投總裁。
 
  2009年,TCL創投剛剛成立,盡管還沒有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實戰經驗,但袁冰并不覺得這是什么問題。信心來自于他在TCL集團統領并購投資業務的豐富經歷,更來自他一貫的做事理念:做任何事情,首先不能急,要有責任心,還要有自己的底線和熱情,而技術層面的東西可以逐步培養。“創投這個怎么做,心里沒底。不過,流程無非是找項目、看項目、執行、退出,當時的基本考慮就是這個。”
 
  對于TCL創投成立初期的摸索,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給予了大力支持。袁冰回憶說:“我當時跟李董講,投資的核心是掌控和運用資金,創投這個行業,得投入兩三年后才能有收成。李董同意我的觀點,也很支持我。我非常感謝他的信任和支持。”
 
  盡管有李東生的支持,但做產業出身的人,一時間還是很難適應投資回收期長這個創投業的基本規律。“幾千萬投了進去,占了所投企業百分之幾的股份,卻沒有任何話語權,以后能不能成功上市也不好說。這種擔心是客觀存在的。”
 
  在初涉創投行業的探索期中,TCL創投選擇主打收益見效相對較快的pre-IPO項目。“對做產業的人來說,習慣了用事實說話,否則那幾千萬還不如用來投生產線,投進去幾個月后就能生產出產品,收益看得見摸得著。”袁冰說。
 
  2010年下半年,TCL創投前期投資的幾個項目均順利退出,投資團隊的經驗和信心由此大增。團隊在投資項目的階段選擇上,也開始從中晚期有意識地向前移,重點關注早期和成長性的項目,“這是目前我們活得還不錯的重要原因。”
 
  盡管所投的中早期項目都還沒有進入退出或上市階段,但是其估值一直在不斷增長,二輪三輪投資者也在不斷加入進來,這些都讓袁冰和他的團隊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他說:“TCL集團也認為,我們這個團隊在所投項目的梯次安排方面是比較合理的。”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第一只基金正常運行以后,袁冰逐漸對創投行業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也是在那個時候,他發現單純依賴晚期項目和國內IPO存在很大風險,于是為TCL創投確立了多方式、多市場、多渠道的退出策略,投資階段也開始重視早、中、后期的適度配比,并對投資方向做了適度聚焦。
 
  “我們投的項目不一定跟集團的主業有非常多的聯系,但要跟TCL已經涉足的產業有一定關系,這樣的話,投資成功率會高一點。”袁冰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團隊發奮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努力的效率。為了把一支成功的產業團隊重新打造為一支過硬的投資團隊,TCL創投經常會組織一些尋找項目以及投資技巧方面的培訓和座談。“我不可能看遍每個項目,基本上就是跟大家一起討論這個產業未來三五年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和大家一起見見企業管理團隊,與大家分享對這些團隊的感覺,對這些企業的感覺。”袁冰說。
 
  互補的關系
 
  生活中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人和事,也不存在完全的好運或者純粹的厄運。一個人可能只有經歷了種種之后,才能看清自己走過的是一條怎樣的路。
 
  “人生真是很難預料,本來沒想過會學會計,但我后來還是學了。最后做的是投資,這與會計之間多少又有一些間離感。”袁冰說。
 
  從山西財大畢業后,袁冰做過幾年會計,但他從來沒讓自己完全陷進會計賬目中。“我是一個另類的會計,更多是從業務的角度去看財務。不這樣的話,財務就會變得很孤立,很難為業務服好務。”后來做TCL集團財務總監的時候,袁冰也這樣要求自己。“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跟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是有很大區別的。不了解業務,怎么可能做到很好的監控和支持呢,是不可能的。”
 
  人們一般認為,會計出身的人都比較沉默寡言,循規蹈矩。但袁冰是個開朗愛笑的人,而且自主性很強。一個袁冰曾經的領導看到他整天嘻嘻哈哈,就想給他多加些壓力,而袁冰當時的回答是:“無論給我多大的壓力,我都是這樣。我這面鼓,不管敲得多重都是這么響,你不敲也是這么響。”
 
  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結合體。身為投資人,需要有較強的風險意識,但另一方面,如果過于注重風險,又可能一分錢也不敢往外投。“我原來的性格比較粗放,做會計之后變得保守了一點兒,兩者綜合起來正好適合做投資。這好比往熱干面里加了點兒水,改成湯面也挺好。”袁冰說。
 
  對大多數人而言,做投資最有吸引力的一點,就是每天能遇到千奇百怪的人,看到千奇百怪的東西。“做投資會促使你不停地思考,而做會計就是把十個數字的排列變來變去,比較沒有創意。”袁冰說,“但新東西看多了,也就沒有記憶特別深刻的了。”在他看來,投資是一份工作。他只想把這件事做好,從中發現到新的東西,并借機思考未來商業模式的變化、產品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行業未來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
 
  不過,有時做投資也會遭遇強烈的挫敗感,那就是碰到了一個特別好的項目卻投不進去的時候。但也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好項目,早期項目更是如此,企業的管理團隊、商業模式、經營戰略等方面總會存在一些問題。“有些特別好的項目,或者是我們不敢要,或者是我們拿不到。原因可能是我們見到這個項目晚了,可能是我們出的價低了,可能是我們的團隊跟創業家不是很投脾氣,而更可能是這個項目有比較大的瑕疵,創業家又不愿意做出大的調整。”
 
  雖然不負責具體的投資業務,但袁冰會親自去接觸每一個項目,對單筆投資比較大的項目更是會投以更多關注。“項目前期都是投資經理負責,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參與解決的,我會跟他們一起討論。投后也會跟企業家聊一聊公司的戰略方向和具體運營,聽取他們的意見,分享我們的經驗。”
 
  并購的樂趣
 
  袁冰曾在香港的TCL國際呆了七八年,主要負責的就是并購,后來在TCL集團做財務總監時也接觸到很多并購案例。在TCL集團,袁冰曾多次全面負責資本運作項目,他主導或參與的重大項目包括:TCL與法國Thomson公司重組全球彩電業務的合資項目;TCL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整體掛牌上市;TCL通訊(2618.HK)在香港的分拆上市項目;TCL多媒體(1070.HK)配售供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項目;向法國羅朗格公司出售TCL國際電工、轉讓樓宇資產項目,該項目獲得了超過10倍的收益。
 
  在TCL創投,袁冰也帶領團隊投資了多個明星項目,如香港長盈石油項目(已退出,IRR 107%)、西安通源石油設備(已上市)、某國內最大的觸摸屏芯片生廠商、某電源驅動領域的國內領導企業等。
 
  在TCL創投的投資團隊成員中,很多是袁冰曾經領導的TCL集團戰略發展部的同事,連同新加盟的成員一起,大家都有著豐富的并購操作經驗和實際的企業管理經驗,做并購正是這個團隊最大的優勢。
 
  “在做好股權投資和資產管理方面,我們這個團隊是有能力的。加上依托著TCL集團深厚實力背景和優秀管理人才隊伍,TCL創投的未來一定會更精彩。”袁冰說,“我們未來想做并購基金,或者做一個比較大型的產業基金。”
 
  對袁冰來說,做并購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每一個并購案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都要經歷估值、安排管理架構、做授權等流程,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就會發現,企業各有特色,企業的管理層和企業發展階段也都各不相同,所以針對每個案子都要做出不同的安排。
 
  通過私募股權方式投資企業,不但上市前的等待期長是個問題,而且這期間更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做并購時,要更全面地預估可能出現的問題,就必須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管理。“因為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所以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就會更多地了解企業管理團隊自身的狀況,看它以往的經歷,看它是否成功實現了自己以前定下的目標。這個謹慎了解的過程正體現出我們穩健的投資作風。”
 
  袁冰說,我不會奢求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因為這會平添苦惱。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能掌控的事情上更多地投入精力,比如幫助已投項目健康成長,為在境內或境外上市的企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更多的投資,等等。
 
  新時代與道共振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社會更加開放,對張揚的個性也更加包容,能運用的資源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但每個時代也有其特有的難處,在袁冰看來,現在中國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導致潛在的創新被扼殺。
 
  “美國的年輕一代創新勁頭很足,每個人都想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其他人聽說之后,就會立志做出一個比你更創新的東西,絕不會在你原有基礎上單純地模仿。這種氣氛在中國也有,但還很不夠。最近我們看到有幾個‘90后’創業者已經有美國年輕人的這種傾向性了,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也是很可貴的萌芽。”袁冰說。
 
  創業者在踐行理想的同時,也要顧及市場的接受程度。偏執不見得就一定會成功,因為畢竟只有一個喬布斯。“確實現在有很多‘70后’、‘80后’的老板發展起來了,他們很有活力,我也喜歡有熱情的創業家。但最大的問題在于,他們太過堅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跟市場結合這塊還需要歷練,管理部分也需要進一步充實。”袁冰說。
 
  在中國做企業,很多時候不得不在模糊的政策邊界間穿行,要在模棱兩可的路途中闖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有些政策規定得比較含糊,從積極的角度講,這倒也為企業提供了寬容的發展環境。在互聯網企業第一次興起的那個年代,企業都選擇在本土運營,在境外上市。“這說明國家給它提供了生長的土壤,但相關政策配套又不徹底,所以只能到國外上市。”袁冰說。
 
  對投資人而言,這種局面意味著挑戰,但其中也蘊藏著更多的機會。不過,中國投資界還有一個特點:投資熱點誕生后,大家就會蜂擁而上,直到把一個好好的產業做亂為止。“資本市場就像個猴子,總是跳上跳下,這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成事一半在人一半在天,我們不求勝天而是與道共振。也就是說,我們不考慮在天的部分,只祈求它能好起來,但我們必須好好把握在人的部分,做好自己能發力的事,提前預判和部署,并力爭找到一定的規律。”袁冰說。
 
  一個好的投資人不能隨波逐流,他要在市場興高采烈的時候保持冷靜,在市場一籌莫展時積極進取。“盡管國內的投資市場現在處于低迷時期,但我認為這更是一個機遇期。此時,更要以冷靜的心態審視價值回歸的過程,同時也要做好準備,爭取利用這個低谷期發掘一批正逐步顯現的投資機會。”
 
  “我們不大關注單個的熱點,而更關注于尋找未來三四年可能爆發的熱點。因為一哄而上去搶熱點項目,就不可能投到很好的價格,而且單個的熱點兩三年以后可能就不再是熱點。所以我們追求的方向,一個是尋找好的舵手,也就是好的企業團隊,一個是尋找好的航線,也就是發展路徑短并且能盈利。”袁冰說。
 
  《投資與合作》:對很多投資機構而言,去年是非常痛苦的一年。除了好項目難找以外,退出也變得更加困難。TCL創投在退出方式上有什么布局?
 
  袁冰:我們在美國有一個合作基金,大家也一起探討過,真正能上市退出的項目不會超過一半,更多還是通過并購或者轉讓的方式退出,我們去年有幾個項目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退出的。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盡快使公司有一個合理的收益,并對公司的未來有一個合理的判斷。
 
  從一開始,TCL創投的布局就是實現多渠道退出,多市場退出,多方式退出。其中,多市場退出涵蓋境內、境外兩個市場。中國市場曾不止一次叫停IPO,所以完全寄希望于在國內IPO是不現實的,像我們投的百勤油服就是在香港上市,今年可能還有機會上一個。多方式退出,主要包括IPO和借殼兩個方式,當然還有別的方式,這是為了防止在中國市場多變的情況下退出受阻。我們這個過去的想法和做法,現在看已經出效果了。
 
  《投資與合作》:現在PE二級交易市場被炒得非常熱,您覺得它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如何?
 
  袁冰:PE二級交易是個特殊的市場,現在炒得那么火,主要是因為投資在一級市場退出不了,而具體的基金封閉年限又到了。這是一個逼出來的市場,它原本不應該這么火,只是最近會火一段時間,未來不太可能繼續火下去。目前中國PE市場的理念,還是傾向于高收益退出,想尋求上市或者打造一個自己的投資平臺,通過這類業績為未來的發展打基礎。中國未來可能還是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沉淀,然后正常的PE二級交易市場才會發展,現在只是一個非正常時期。
 
  《投資與合作》:PE二級交易被熱炒,確實也是因為市場形勢所需,比如受宏觀經濟走勢影響,出現了一些LP斷供的現象,等等。TCL創投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袁冰:出現過,好在問題不算太大,有其他LP愿意去彌補,或者單純讓那個斷供的LP減資就可以了。基本上,我們做事時還是比較理解相關方的難處。雖說必須嚴格按照合伙協議行事,但如果相關方確實遇到困難要減資或退出,只要全體出資人同意,我們也不會太苛求。
 
  《投資與合作》:現在市場上對新三板的討論非常多,有些人認為新三板是創投機構未來退出的一種選擇,也有些人認為,新三板目前交易量還很不活躍,談退出為時尚早,但也可以作為進入的一種渠道。TCL創投有關注新三板嗎?
 
  袁冰:我相信新三板里面存在一些有價值的項目,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標的。現在有些新三板的項目價格也不低,并不是一個市場價,而且未來國家政策的走向也還不是很明朗。我們也看了很多新三板的項目,希望它可以成為一個新的退出渠道,我們在加大力度關注,這對企業來說也非常重要,希望它能夠做成。中國的多層次市場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但中國更缺的是個性化創新,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資源和民間資本還應當找到各自的發力點。
分享到:0  時間:2013-09-07 來源:靈核網整理(011088.cn) 

版權聲明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
關于靈核網 | 人才招聘| 免責聲明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意見反饋|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運營公司: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專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提供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
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翠微中里14號樓    北京市大興區天華大街5號院綠地啟航國際12號樓
400熱線:400-998-1068(7*24小時)      傳真:010-82894622轉608      E-mail:lhwscb@011088.cn      QQ:1342340450/1602788672
總部:010-82894622      市場部:010-56290519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377號 靈核網 版權所有 靈核網數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