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輕狂枉少年。我至今所做的一件真正稱得起輕狂的事,就是在人人循規蹈矩、彬彬有禮的倫敦。
第一次到倫敦,是1997年參加IDG的世界經理會議。住在離海德公園不遠的一家高檔酒店,每晚450英磅,即使是對現在的我來說,也是個貴得離譜的價格。但這么貴的旅館,居然連撥號上網也很困難。旅館經理解釋,那是因為在倫敦的古老建筑里穿墻鑿洞鋪設光纜的成本太高了,所以這家酒店的上網系統還沒有裝好。這符合商業邏輯的理由,讓人無言以對,但令因通訊不便無法順利工作的我十分郁悶。
那天坐車路過海德公園,看見綠草如茵的“演講者之角”,我問酒店司機,什么人可以在這里演講?司機說,任何人搬個箱子站在上面都可以開講。我聽了,立即返回酒店,找不到箱子,就將房間里的兩個小垃圾桶塞在洗衣袋里偷運出來。回到海德公園的演講角,我把垃圾桶往地上一扣,跳將上去,即刻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我介紹自己來自中國,為美國公司工作,走過許多個國家。我到的每一個地方,住的每一家酒店都能上網發e-mail,包括在不那么發達的越南,可今天,在大不列顛的首都倫敦,我無法上網,無法工作……漸漸有路人駐足,越來越多的人在聆聽,安靜地,沉默著。“長此以往,固步自封,大英帝國是否將落后于整個世界發展前進的步伐?”當我的即興演說在一個自以為嚴峻的疑問句中結束,我聽見人群禮貌的掌聲,不由在心中暗嘆:帝國老矣……
回酒店的路上,我頗有些得意地告訴司機方才的演講,司機微笑不語。再問,司機說,倫敦的小報剛做了個調查,在海德公園演講的人70%是精神有問題的人。我始而大驚,繼而苦笑,終于大笑——年輕的心,能跑千里馬,能行萬里船,只有抱負,何來包袱!
2008年北京奧運,第一次見到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先生。因為聽說“演講者之角”也是政治家們與選民溝通的一個好去處,便問他是否在那里演講過。布萊爾搖頭。我告訴他,我在那里講過,講互聯網。布萊爾聽完,哈哈大笑,說我是他認識的在海德公園演講的第一個中國人。
這次去倫敦看奧運,又住海德公園附近,一家更古老的酒店。一進房間我就急著找網線,謝天謝地找到了,接上電腦,不通!驚詫憤怒了兩分鐘,不甘心,敲進密碼再試,居然通了。原來是網線不通,無線上網卻暢通無阻。一顆心終于緩緩寧定,對開幕在即的奧運會,也有了點新的期待。
此后的一周,在倫敦和倫敦以外的幾個城市四處游走。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飯館,是人潮熙攘的機場,還是街角僻靜的茶座,Wi-Fi無處不在,區別只在于收費或者免費。我完全沒有料到,技術的進步和無線互聯網,會給這古老的帝國悠久的城市帶來如此珍貴的轉機和驚喜,讓他們無須驚擾心愛的建筑和城堡,且一步跨越高昂的成本障礙,與世界互聯互通,再無阻滯。
隔天清晨,在海德公園跑步,潮潤的空氣,清新如洗。心里有點寬慰和驕傲,在這里,我曾經為這個美麗的城市大聲呼吁,誠懇諫言。此次行程短促,雖不能踐布萊爾先生的八月三日的午宴之約,但真想問問他,或許那天果真有某個路過的議員,聽到了我的“振臂疾呼”?今天,在公園跑步的我,不再有年輕時凌人的盛氣,而古老的倫敦,卻在一貫的慢條斯理有條不紊間,蘊藉著一片勃然的生機,正如這海德公園的綠草,天長地久,茵茵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