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取代IPO成為創投未來方向的觀點受到熱議。但靳海濤并不希望那天到來。
靳海濤認為,并購現象的出現源于沉積多年的“堰塞湖”問題。
由于近幾年的“全民PE”,許多機構投資數量成倍增加,但顯然IPO暫停并不在這些機構的預料之內。IPO暫停使得這些項目無法退出,基金投資周期也將到期,雙重壓力使得并購成為了無奈之舉。“顯然,創投圈中所做的并購大多是被動并購,因為項目能夠轉手出去至少比砸在手里強”靳海濤坦言。
目前,并購的PE估值一般在8-10倍,創業板的平均呢估值則在40-50倍。即使中小板也有20-30倍估值。靳海濤坦言,并購是被動為之,大部分機構并未做好并購的準備,因而并購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在一開始就決定以并購方式退出,那么投資估值和結構都會重新調整,但目前國內這類并購還很少”。
但這一切并不意味著并購將會取代IPO成為未來退出的主要通道。持有此種觀點者認為,美國市場的并購規模已經等同于IPO,這意味著并購是未來的退出主要趨勢。靳海濤對此嗤之以鼻,他坦言美國資本市場因為處于下降趨勢,因此并購會占據更重要地位。
但中國資本市場的空間還很大,IPO依然會是未來創投退出的主要通道。“如果有一天并購取代IPO成為退出主要通道,那么創投行業可能會面臨有史以來最大危機。”
可以說,注冊制的改革更加符合VC/PE的投資屬性。因為VC/PE投資的根本是找到具有成長力企業,通過成長性來獲取投資收益。但太多的“突擊入股”使得整個行業變成了一種非理性投資。企業估值過高,上市公司參差不齊,在靳海濤眼中,未來的資本市場應當是更大的兩極分化:好的項目能夠估值很高,一般的項目即使IPO退出,也掙不到什么錢,壞的項目則無法退出。當符合這一條件時,創投才真正回歸本源。
房地產基金或許將是深創投未來一塊重要的業務。靳海濤坦言,房地產未來對民營資本的需求將會愈加強烈,其中玩法也有很多,深創投選擇的是最符合創投本身特點的新型產業園模式的投資。
時下火熱的互聯網金融,讓投資機構們都蠢蠢欲動,靳海濤對此表現出了謹慎的態度。他認為,跨界融合是未來趨勢,互聯網金融也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但目前來說留給民間資本的機會并不多。
更大前景的互聯網金融將來自于未來金融系統的體制化改革。“類似于當年的SP,當運營商出現某些需求時,是給投資人們的最大機會,同樣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系統化改革一定會帶來一些相應機會,這才是互聯網金融的真正價值。而目前互聯網所做的中小企業庫戶這塊蛋糕實在還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