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和貪婪其實是人的本性,買低賣高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做風險投資要面對這種本性,做到有眼光、有紀律性、不跟風,抵御住誘惑。”徐新,這位年僅三十多歲,卻有十多年經驗的VC這樣描述投資生涯。
中華英才網幾百倍的回報、培養出丁磊等三位富豪,從成績單上來看,這位女風險投資人并不遜于任何一位同行。但即便這樣,徐新還是覺得遺憾,“有的項目我們退出的太早了,所以這次我們組建今日資本,周期是12年,希望打造出更多象網易這樣的十億美金以上市值的企業”。
今日資本贊助的“贏在中國”欄目已經成為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一檔創業節目,徐新表示在投資時,一般是看四個標準,一是看對生意有沒有直覺和悟性,二是看是否有領導氣質,大家是否愿意跟著他一起吃苦,三是看品德,看他是不是integrity(忠誠),是不是有持續發展企業的激情,四是看企業家和VC是不是在一條船上。
其實,除了企業家本人之外,客戶、競爭對手、被炒員工,都可能成為風投考察的對象。在3-6個月的時間里,風險投資商會和企業家的核心團隊、部門的管理者、地區的管理者、人力資源部的管理者、最好的銷售、最差的銷售,客戶、供應商進行談話,前后林林總總要調查二三十個人。
另外,對企業的員工,如果直接詢問老板有哪些缺點,員工很可能不敢講,但VC會列出幾個方面做問卷調查,讓員工給老板打分,打分總有高低區別,這就等于說出了企業家哪方面強,哪方面弱。有趣的是,VC問三十個員工,他們對老板的意見看法基本都一致,也印證了群眾的眼睛有多雪亮。
還有就是考察企業的財務狀況,看是否夠透明。
當年見風險投資人的時候,雖然網易的流量只是第三,丁磊卻稱自己是第一,原因是“網易技術第一,賣軟件還有收入”,所以我覺得這也很重要,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社會中,企業家是要有些霸氣的,企業要拿出做第一的氣勢來,首先說自己是第一,然后要干出第一。
徐新說,不少企業家認為,創業初期,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跑客戶,客戶固然重要,但是一開始還是要把大廈的基礎打好,制度搞好,企業就有可成長性,比如說股權制度,股權怎么分配。
財務管理也是創業公司比較需要幫助的地方,國內企業往往是對數字不敏感,給出預算一般都要打“一半折扣”,其本意并不是要存心欺騙,而是野心太大,預算的準確性卻很差。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后,企業就學聰明了,學會和VC討價還價,也學會比較準確、細致地建立預算考核制度。同樣具有戰略意義的事情是做品牌。
風險投資是一個要求紀律性的行業,因為誘惑很多,可以不跟風,不受干擾,一心一意做自己堅持的事情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