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之一的美國德太集團(TPG)準備將手里持有的中國恒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信)股份全部對外出售,要價約8億美元。比其當初投資價格溢價一倍左右。
這是TPG投資六年來,第一次提出股權轉讓的方式退出。在這之前,恒信CEO李思明釋放公司IPO信號,試圖來解決業務發展而帶來的不斷攀升的負債率。
相比私募公司選擇IPO退出項目不同的是,恒信上市信號并沒有刺激到TPG興奮的神經。相反選擇了一條保守而又穩妥的退出路徑。李思明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對于TPG來說,選擇何種方式退出都無可厚非,“只要符合他的利益就好。”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恒信正在緊張的接觸國內外各個私募,并且到了非常時期。
非常時期
“現在是非常時期,我不方便說什么。”李思明非常謹慎。恒信處在轉股時期,任何市場層面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影響到接盤方對恒信的評估。
但可以肯定的是,截至目前,已經有來自全球上百家PE在接觸恒信。除了單純的股權投資外,李思明希望能夠引入對產業鏈發展有幫助的機構或者企業。
作為中國最大的外資金融租賃公司,恒信的發展一直備受業界關注。2004年7月,TPG投資2億美金注冊成立恒信金融租賃。4年后,TPG再度增資,恒信注冊資本達到2.025億美金。
增資擴股后,TPG從美聯信融資租賃集團引入了時任亞洲區總裁的李思明。這也為恒信的飛速發展埋下了伏筆。“這是聰明的做法。”一位私募人士認為,這是很多外資公司做不到的事情。雖然TPG全資控股恒信,但并沒有派駐任何TPG的人員接管,而是聘請李思明為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實施重組運營。
彼時,TPG給李思明的兩個指標是:一,要做大規模,做好風控,做好業績,讓恒信租賃五年后能賣個好價錢。二,大股東持續增資的可能性很小,除了資本金,恒信租賃的發展得全部依靠外部融資。
在李思明的帶領下,恒信金融租賃業務遍布全國,并在教育、醫療、印刷、機床、紡織等領域樹立了領先地位。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恒信金融租賃總資產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凈資產超過20億元。
高速發展的同時,恒信負債率也不斷增長。去年8月,李思明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負債率在不斷提高,明年年底我們需要增加注冊資金,IPO是一種考慮方式。”并指出恒信是外資公司,若上市會選海外市場。
一年過去,整個中概股和銀行股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作為行業標桿、香港上市的遠東宏信股價也一直處在低位,市值大幅縮水。
這顯然不是上市的最好時期。李思明坦誠,目前的環境下,恒信上市非常困難。
而融資租賃行業一直在力圖通過發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補充資金,但是資產證券化之路并不通暢。加上融資租賃行業競爭加劇,TPG不再愿意注資。
恒信轉而將融資通道投向銀行借貸。2012年9月底,恒信金融租賃獲得20億元中長期銀團貸款。
但杯水車薪,對于重資金流通的租賃行業來說,除了穩定的融資渠道外,產業鏈布局也尤為重要。
三方博弈
TPG的撤退并非意味著外商租賃遇到發展瓶頸。
接近雙方的人士透露,TPG希望整體轉讓恒信租賃股權,要價不低于8億美元。五年之前,TPG收購日新租賃大部分股權,耗資2.88億美元,隨后又收購了剩余股權,整體收購成本約為3.2億美元。
“整體轉讓,價格當然對TPG好啦。今年已經是TPG投資第6年了,是到出手的黃金期。”李思明說。
海通證券最新的研究報告表明,2012年融資租賃公司數量幾乎翻番,外商租賃發展尤為迅速,考慮到固投高增仍將持續,以及滲透率仍處于低位,租賃行業仍將處于景氣周期,給予行業“增持”評價。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融資租賃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屈延凱認為,TPG的退出主要是因為基金到期。“國外投資基金采取并購退出的方式非常普遍,這里面并沒有什么陰謀論。”
而隨著國內公司排隊上市遙遙無期時,越來越多的私募考慮和選擇并購退出。
在普華永道做的一份關于《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2012年回顧與展望》中顯示,整個行業即將進入“退出階段”。退出的積壓成為行業的真正挑戰,它大于IPO市場可以吸納的范圍。因此行業并購和二次銷售將變得更加頻繁。
“其實美國80%都是轉讓退出,沒有什么特別的,就是看價格的。”李思明說,作為深圳發展銀行的的投資方之一,TPG也在深發展的第六年出手。
現在讓李思明困惑的并不是投資方接盤,而是不愿意讓任何一家高價控股進來,并尋求對產業鏈布局有關的機構或者實業。“單純的私募股權投資已經不是恒信熱衷的。”上述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認為。
對于普通的財務投資者來說,目前IPO環境下,恒信不可能在短期內上市。而戰略投資者不僅可以帶來資金上的支持,更能提升恒信的業績規模。
在恒信接觸的戰略投資者中,不僅有國內,也有來自海外的。即便恒信再度引入海外戰略投資機構,也不會增加風險。
目前,恒信金融租賃的凈資產超過20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相當于5倍的資本杠桿。根據《外商投資租賃業管理辦法》,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的風險資產一般不得超過凈資產總額的10倍。
對于認購方而言,價格是一方面因素,更大的考慮來自李思明團隊。
屈延凱認為,恒信這幾年的業績突飛猛進和李思明帶領的團隊不無關系。“租賃行業核心資產就是人。”
正是如此,對于接盤方來說,除了認購價格考慮之外,李思明團隊也是接盤方愿意埋單的重要原因。而整個恒信目前處在TPG,李思明團隊,接盤方的三方利益制衡中。
作為外商獨資企業,也有很多難言之隱。“你以為我們想退出來。”上述私募人士說,“有些項目是不得不退出,特別是在IPO階段,很多有背景的機構都愿意進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