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股唯一一家純PE上市公司,魯信創投近期的5次大手筆減持套現1.57億元直追去年公司全年凈利潤。而深創投、藍石創投、大鵬創投、北京君慧創業投資、中科遠東創投、北京啟迪創業孵化器、浙江天堂硅谷等也不甘落后,均出現在減持榜單上。
統計顯示,近期PE通過二級市場套現的數量大幅增加,今年前五月套現的金額已經大幅度超過了去年同期。僅僅就5月至今,已經有超過30億元的套現金額,尤其是以創業板為主。
事實上,在IPO大門未能開閘的背景下,PE機構們也指望著這些已投項目“以豐補歉”,其對二級市場流通股權的減持則難于避免。
魯信旋風
魯信創投近期備受關注,股價也接連飆漲。這些與它近期減持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有直接的關系。
5月20日,魯信創投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山東省高新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近日累計減持寶莫股份333.84萬股,占寶莫股份總股本的0.93%,共回籠資金4551萬元。通過該交易,魯信創投公司實現投資收益3639.17萬元,占公司2012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20.45%
這只是魯信創投近期減持“表演”的一幕。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魯信創投頻頻減持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給公司帶來了不菲的投資收益。
此前,4月11日公告減持寶莫股份423.23萬股實現投資收益3438.14萬元;4月23日公告減持新北洋212.28萬股實現投資收益2859.65萬元;5月6日公告減持寶莫股份308.16萬股實現2962.06萬元的投資收益;5月13日又公告減持新北洋222.72萬股,實現投資收益3519.18萬元;再加上上述5月20日減持寶莫股份的這筆交易,5筆交易已經使其累計實現投資收益近1.57億元,這一數字已經接近公司去年全年的凈利潤。
魯信創投的減持也恰好和二級市場的漲勢密切相關,表現尤為明顯的是新北洋。在4月23日公告減持前的幾個交易日中,新北洋的股價大漲,漲幅超過了10%;第二次減持時,又正好出現了幾條大陽線。
記者未能聯系上魯信創投了解其對減持時機選擇的理由。
選擇在近期大筆減持者,當然并不僅僅只有魯信創投。在創業板近期減持潮中,出現了眾多PE機構的身影,深創投、藍石創投、大鵬創投、北京君慧創業投資、中科遠東創投、北京啟迪創業孵化器、浙江天堂硅谷等均出現在減持榜單上。而深創投表現最為顯眼,在今年的前5個月分別減持了信維通信、騰邦國際、洲明科技和當升科技等多家公司股權。
在有著多家PE股東的上市公司中,減持也表現出了不約而同的跡象,數碼視訊便是典型的案例。數碼視訊的股東中中科遠東創投在5月7至8日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計減持12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72%。其另一股東北京啟迪創業孵化器則“不甘落后”,隨后的5月8至9日開始減持,減持股份也達2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77%。
無奈的誘惑
近期,創業板指數大漲卻正好刺激了許多機構的減持意愿,對眾多PE而言,能在相對高點減持,收益將是天壤之別。4月中旬開始,創業板指數大幅上漲,至5月23日,短短一個月,最高漲幅已近30%。
不過,一位PE機構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很多機構對于二級市場的敏感程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強,他們買賣股份的邏輯除了考慮市場走勢外,更多是基于基金回收現金的需求,大部分人民幣PE機構是不可能一直長線持有已流通的二級市場股權的。“而且從產業投資者的角度而言,資金的背景和PE的性質就決定了,它們有著較二級市場投資者更低的風險偏好,PE資金都是講究長期未定的回報,相對而言,創業板的估值已經相對較高,對我們來說是個減持的好時機。況且我們整天和企業打交道,已經看到了對企業普遍性的成長性下滑的風險,不管是已上市的還是未上市的,我們還是很擔憂的。”正是這種謹慎性的判斷也促使了PE機構減持的決心。
華泰證券發布的研報稱,創業板一季度盈利49.2億,同比下降1.6%,低于非金融企業5.2%的盈利增速。估值方面,創業板市值1.1萬億,占主板市值22.7萬億的5%,而利潤占比僅為0.9%,相對估值超過5倍。隨著創業板指數在資金的助推下無業績支撐的節節攀升,越來越多的機構及市場人士發出聲音,警示創業板暗藏風險。
今年年初至5月21日,各類PE機構合計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套現123.15億元,其中,PE機構減持創業板股票套現20.37億元,減持中小板股票套現50.39億元。
而據記者粗略統計,今年5月份至今,在創業板指數加速上揚的同時,PE/VC機構合計減持上市公司超過30億元,其中,中小板與創業板占比接近50%。
而在減持的方式上,由于PE往往減持股份數量較多,主流的方式仍然是與接盤者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近期的一系列減持,都可以看到大宗交易的身影。
在PE的“募投管退”四個業務環節中,退出的重要性早已顯現,企業IPO并不意味著就實現退出了,在解禁后完成變現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退出,而對于A股市場中的這一“退出”的最后一步,各家PE機構也都高度重視,而在具體減持時機和接盤結構合作等方式上則不盡相同。
PE行業近兩年持續低迷,募資、退出壓力十足,而有的機構也希望能夠通過減持落袋為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的壓力。“現在能減持的項目都是幾年前投資的,能夠盡快讓一些LP獲得現金收益,也能夠增強他們繼續投資PE行業的信心。”上海一家小型PE負責人稱。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機構的減持行為也受到了很多約束。注重資金效率的PE機構,希望能夠更快收回資金以返還投資人,或尋找其他合適的投資機會;因此,一些PE定下了嚴格的減持原則,如達晨創投就確定了一般在解禁后都會很快減持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則根據減持時機和公司成長性再做決定,這種做法在PE行業中非常普遍。
君聯資本、九鼎投資、浙商創投、創東方等機構都組成了專門的退出決策委員會,一般以財務方面或二級市場投資經驗的合伙人負責,單個股票的退出時機由退出決策委員會負責。由于對二級市場的運作并非PE/VC所擅長,一些外部的顧問資源也被引入到投資決策中,如二級市場的私募證券基金明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就會為創東方提供其減持退出方面的建議。這種方式或許對PE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有一定的幫助。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