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以低門檻、高收益為誘餌,并在最初給予投資者一些“甜頭”,吸引投資者。同時,在當地招募代理人,代理人再發展下線代理人,并輔以高比例提成,讓代理人去發展更多投資者,提供更多出資。
另一方面,向投資者虛假宣傳,展示工商注冊或備案等相關材料、夸大政府特惠條件等自我“增信”,帶投資者去PE公司、投資項目公司實地“考察”,舉辦高級會議,讓投資者打消顧慮。
就是這樣“旁氏騙局”式地環環嵌套,使得以高風險著稱的PE產品,以畸形的方式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2010年至2011年,這類涉嫌非法集資的PE案件被紛紛立案處理,涉案公司人去樓空,投資者則走上維權之路。
但是兩年過去了,很多投資者仍在苦苦等待回款。
收益率130%之誘?
“注冊有限合伙,對實繳資本無要求,監管也較少,但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投資人數不能超過50人,且PE的投資退出期限一般是5-7年”,某第三方理財公司PE研究員告訴記者。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根據投資者提供的投資協議,門檻低、期限短、收益高是這種“類非法集資”PE產品的主要特點。
以天津權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企業(下稱“權釋投資”)的《天津濱海一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協議》為例,協議稱總認繳出資額是50億元,每個LP最低出資5萬元;投資期限分3個月、6個月、12個月。
在實際收益分配上,與傳統到期分配收益不同,這類PE都采用“斬頭息”方式,即提前“分紅”,或每月固定時間“分紅”,如若投資者三個月后可以收回10000元,目前只需出資8200元。
但這些僅為口頭承諾,并未出現在合同中。
根據多份投資協議和投資者口述,3個月期產品的月固定收益是3%-6%,6個月期、1年期的月固定收益為7%-8%、9%-10%,換算下來,一年期的年化收益就是108%-120%,因公司及投資金額稍有差異。
“最開始大家多是做三個月期的,想早點落袋為安。”據河北石家莊的竇女士介紹,2010年,她購買的天津卓遠天澤股權投資基金公司一款產品,一年后拿到的收益率是130%。“最初都能按時拿到分紅,后面投資的500多萬元至今未收回。”
不僅如此,層級密切的熟人代理,也是這個鏈條得以貫穿的關鍵。
多是熟人介紹去買的,也去公司實地看了,權釋投資此前就在新鄉市普利大廈A座19層,有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基金經理多是本地人,“上面至少有三層代理”,河南王女士稱。
發展下線代理人的動力來自高額提成。
“整個中間環節的提成比例在20%-30%之間,后端代理人比例很小。”一位曾在權釋工作過的人士稱。
“一般基金的管理費是總出資額的1%-2%。后端超過預期收益率的部分PE會得20%,而第三方中介也只會分20%中的20%-25%。”上述PE研究員稱。
“權釋投資”大起底
除了利益誘餌,還慣用的一著即“拉大旗做虎皮”。這些PE機構通過虛假資料、大肆鼓吹政府的注冊優惠政策等來增信。
根據投資者提供的權釋投資的濱海發展一號、二號宣傳資料,公司于2010年10月初成立,資產多達50億,注冊資金1500萬。據天津市工商局公司注冊資料顯示,權釋成立于2010年8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二者并不相符。
而細心的投資人發現,宣傳資料中包括的公司介紹、經營項目、濱海發展一、二號介紹等,與天津天凱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的宣傳資料一字不差。
另據天津市處非辦提供的信息顯示,2011年10月5日,河南省安陽市殷蒙分局對權釋股權投資進行立案偵查,并于10月17日將權釋負責人王傳生等抓捕歸案。經了解,王傳生系刑滿釋放人員,其通過互聯網對權釋基金大肆進行虛假宣傳。權釋基金注冊后,并未在天津于家堡金融區開展任何業務,也未曾與政府職能部門有過任何聯系。
如果宣傳資料沒有用,那實地考察則幾乎騙過了所有的投資者。
盛世重光國際控股(北京)集團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于2010年11月,主要負責人為劉廣林、劉重光、孫洪生、方蘭、張盼,旗下控制了多家 “子公司”,盛世富邦(天津)股權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盛世富邦”)是主要運作平臺。
“現場特別激動人心,集團正準備上市,趕緊借來錢共投資了300多萬。”來自河北石家莊的李先生至今都無法相信那只是一場騙局。
2011年,盛世富邦法定代表人孫洪生親自接待了李先生等40多位投資者,并介紹和考察了四個項目和一個房地產項目,即天津恒通電器、天津泰豐德旺電子公司、天津市中藝玩具公司、天津富山物流公司和薊縣某高檔生態別墅項目。
根據工商注冊資料,這四個項目中,前三家的法定代表人就是孫洪生本人,另一家則是劉廣林,這并不能作為PE基金的投資項目。
李先生也承認,“有兩家沒進去,因為不是上班時間;另外兩家進去了,有工人在作業,但只是轉了一圈,沒有和工人交流。”
據一位長期跟蹤盛世重光的投資者介紹,四家公司基本都是空殼,現在已經人去樓空。而投資者看到的地產項目是天津市圣光房地產公司的“薊縣·圣世宮”別墅項目,與盛世富邦并無關系。
2012年3月,劉廣林、方蘭等先后被警方控制。
10億投資誰買單?
目前,投資者自發對全國各地的有類似經歷的投資者進行了粗略統計,包括姓名、電話、身份證、投資公司及金額等。
據石家莊雙依維權團隊負責人介紹,四個多月來,共統計了涉及23個省市(主要是河南、河北、山東三省),包括30多家PE機構的4593份合同,投資者人數超過1萬人,投資金額近10億(98992.59萬元)。
但上述數據尚未得到官方核實。
目前該統計已暫停,“雖然沒有官方權威數據,但大家都是自愿畫押、實名登記。”該負責人稱。
從其他媒體的公開報道來看,包括文中提及的PE機構等十多家機構已被立案調查。但記者從多位投資者處核實,目前僅有2010年3月最早被調查的天凱投資返還了投資者部分本金。
多位天凱投資者告訴記者,天凱投資分兩次返還,2011年下半年返還本金的20%,2012年6月再返40.02%,合計60.02%,“但其他公司的本金都至今未見返還”。
本報記者多次致電上述案件的兩位專案組負責人,詢問目前案件進展情況,但均表示不方便透露,并將記者的采訪問題提交至天津市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下稱“天津處非辦”)宣傳部,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接到回復。
本報記者致電天津市銀監會公布的天津處非辦主要負責人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而據一位接近天津處非辦的人士介紹,案件推進很難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涉及人員比較多,很多仍在統計中,立案調查也需要時間,如此前已經解決的天凱投資最近仍不斷有投資者來找;其次,處非辦公室人員不足,部分還是從其他部門抽調過來的,甚至包括行業協會。
此外,很多中間代理人都曾獲利,這部分收益如何處理目前尚難確定;即使追繳回來資金,但是肯定是有缺口的,如何向投資人分配同樣是個難題;而最艱難的環節是,這類PE活動大部分在天津外,跨地調查取證實際操作難度很大。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案組人士表示,“相關部門正在努力偵查案件,難度確實很大,追繳回來的資金計劃將按比例返還給投資人。”
日前,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負責人杜金富曾表示,防范、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是要標本兼治,一方面要靠嚴厲打擊,另一方面要加強防范,強化日常監測預警,特別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使社會公眾形成“理性投資、風險自擔”的理念。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