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接連下發文件,明確了全國范圍內分布式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標準為0.42元/千瓦時,這也是之前首批示范區內實施的補貼標準。這一標準較征求意見稿中的0.35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提高了20%,為光伏業走出“寒冬”再添動力。
“全國光伏電價大概在每度1元左右,火電價格為0.4元至0.5元。經過補貼后,光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將大大提升。”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集中式光伏電站在全國將分為三類資源區,執行不同的電價標準。最低一檔的0.9元/千瓦時,相比征求意見中的0.75元/千瓦時也提高了12%,利好光伏設備制造業及下游投資者。
三大分區清掃政策障礙
發改委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太陽能資源區,制定相應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高出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根據分類,Ⅰ類資源區為0.90元/千瓦時,Ⅱ類資源區為0.95元/千瓦時,Ⅲ類資源區為1.0元/千瓦時,其中Ⅰ類資源區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這三類分區實際上是按照中國實際地質情況進行分類,我國地勢從西向東呈現三大階梯狀分布,基本上是按照這個來劃分。
根據要求,分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適用于今年9月1日后備案核準以及9月1日前備案核準,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運的光伏電站項目,電價補貼標準適用于除享受中央財政投資補貼之外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標桿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
業內人士認為,20年的補貼期限也高于市場預期。業內曾認為補貼年限可能定在10年,此舉有助于打開國內光伏應用市場。
林伯強表示,光伏發電的入網標準出臺,只意味著電網公司可以幫助用戶將光伏發電接入電網,并沒有明確說要達到什么技術程度才肯幫你安裝入網,很多細節上的東西都需要制定。
0.42元補貼效果仍需觀察
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0.42元/千瓦時。
之前,在我國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確立0.42元/千瓦時補貼標準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就表示,今后如果推廣電價補貼標準,基本上還會實行0.42元/千瓦時的標準。
相對于今年3月份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中的0.35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林伯強認為,0.42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已經提高了20%,超出了市場預期。
林伯強也提出,“現在安裝太陽能這么便宜,其中有技術進步的因素,也是產能過剩的結果,一旦產能平衡了,價格會不會提高?”
他認為,盡管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來講,最核心的障礙已經清除,但對于0.42/千瓦時補貼標準來講,還需要對其效果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