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年的“寒冬”后,光伏產業的春天已來臨。近日,光伏業期盼已久的補貼政策終于出臺,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光伏電站實行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全國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每千瓦時補貼0.42元。
業內人士表示,補貼政策出臺,為光伏產業走出“寒冬”添加了強勁動力,將打開國內光伏需求市場,利好光伏設備制造業及下游投資者。同時,補貼政策使光伏項目投資成本的回籠時間縮短5年,為光伏企業盈利提速。
國內光伏市場正式打開
由于近兩年歐美市場貿易壁壘政策頻出,國內光伏應用市場一直未打開,光伏產業一直在寒冬中煎熬。
由于外部市場受到嚴重打擊,光伏業對國內市場寄予厚望。今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13到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GW。這意味著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應用國,帶動的市場需求將達到3500億元。
但是由于光伏電價補貼及期限等政策細則還未出臺,光伏企業在光伏項目投資上仍存有疑慮。興業證券表示,此次電價補貼標準及補貼期限的公布,意味著光伏項目的投資回報得到明確,標志著國內光伏市場的正式大規模啟動。
易事特電能控制研究院院長徐海波告訴記者,之前東莞光伏企業的產品80%是外銷,受歐美市場和政策影響比較大。此次光伏電價補貼政策出臺后,大大刺激了國內光伏市場需求。
補貼幅度超出市場預期
根據《通知》,國家發改委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
相對今年3月份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中的0.35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每千瓦時補貼0.42元的標準已經提高了20%,超出了市場預期。
《通知》指出,分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適用于今年9月1日后備案(核準),以及9月1日前備案(核準)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運的光伏電站項目;電價補貼標準適用于除享受中央財政投資補貼之外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標桿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