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銀河證券在香港開展上市前的推介活動,計劃募集10億至15億美元,有望在5月下旬掛牌。
對中投證券來說,這并不是個好消息。
銀河證券上市后,意味著其離匯金系券商整合平臺的地位將更近一步。此時離匯金系券商整合最后期限2013年5月31日所剩時間不多,市場傳言,銀河證券上市后將啟動收購計劃,時有被并購傳聞的中投證券或成首選。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投證券與匯金公司2012年簽署了《經營目標責任書》,“爭先進位”是目標,也是生存砝碼。
整合平臺之爭懸念
銀河證券H股5月6日開始全球路演、5月中旬公開招股、5月22日爭取掛牌的消息在市場四處流傳,但銀河證券并沒有任何相關官方回復。
“現在處于靜默期,具體的招股日、掛牌期我們都不能透露,近期公司方面也不會有相關信息透露。”銀河證券品牌負責人李波斯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不管銀河證券H股何時掛牌,不爭的事實是:匯金系券商間固有的格局被打破,整合顯得更加迫切。業內人士認為,銀河證券H股將掛牌意味著其可能成為匯金系券商資產的整合平臺。
事實上,匯金系券商資產整合平臺之爭一直存在。自2008年證券公司“一參一控”政策出爐以來,匯金系券商去留就成為業界關注的問題,而整合重點就在其絕對控股的銀河證券、中金、申銀萬國和中投證券身上。曾經,上述4家券商都有成為整合平臺的可能。
早在2009年,“匯金嫡系”胡長生出任銀河證券代總裁,業界就揣測匯金公司可能以老牌券商銀河證券作為整合旗下其他券商的平臺。
2011年中投證券高層大換血,匯金嫡系部隊的加入讓市場對中投證券的未來有了更多的遐想。“胡長生空降中投證券任總裁,觸動了匯金系旗下其他券商的敏感神經。”中投證券內部人士向記者回憶稱。當時市場認為這對中投證券是一大利好,為匯金系券商整合埋下伏筆。
另一老牌券商申銀萬國在2012年8月,中投公司副總經理汪建熙當選其非執行董事兼董事長時,也曾一度被外界解讀為中投公司將直接指揮匯金旗下券商的整合,申銀萬國很有可能成為整合平臺。
而在海外投行業務占據優勢地位的中金公司則一直處于相對“安全”的位置。
匯金系旗下絕對控股的券商之間的博弈局勢隨著銀河證券IPO時間表的出爐而被打破,其作為匯金系券商整合平臺的呼聲也隨之推高。有媒體報道稱,銀河證券上市后下一步就是啟動收購計劃,這進一步從側面驗證了銀河證券的整合平臺地位。
“誰將會成為整合平臺,收購誰,這也不是銀河證券能夠定的,一切等匯金方面決定。”李波斯對記者表示。
反觀中投證券,在這場博弈中則顯得力不從心。“我們公司并沒有得到被并購的消息。”盡管中投證券媒體負責人一口否定了市場的傳聞,但在交談中仍難掩憂慮。畢竟,從目前來看,在匯金系券商中,中投證券的業績和規模均處于相對劣勢地位。
簽下“軍令狀”
誠如深圳一資深券商對記者所言:“在南方證券基礎上成立的中投證券實力還是有的,但這幾年受限于多次股權變更及央企體制,在市場上并沒有鮮明的特色。”經紀業務市場地位也從2008年創下的歷史新高第五名滑落至2012年的十名之外。
成為匯金系旗下全資控股子公司后,中投證券“合”或“走”的危機一直如影隨形,如果能有效利用匯金系平臺資源走出一條特色路,中投證券或再次迎來新生,反之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中投證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高層基本調整到位后,2012年中投證券公司新的領導班子與匯金公司簽訂了《經營目標責任書》,這也是中投證券在經紀業務部改革定下核心指標“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行業排名”的原因。
“具體的目標責任不是很清楚,但提升公司經紀業務市場排名和綜合實力是中投證券未來幾年必須攻克的戰略目標。”上述中投證券內部人士說,經紀業務的提升將對中投證券意義重大。
記者獲得的一份中投證券內部資料顯示,股東對公司經紀業務的考核集中在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行業排名和凈收入份額的提升,按照公司領導“工作圍繞爭先進位的核心目標調整措施”的精神,未來將以凈收入行業排名和份額變動強化考核督導。
據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2012年中投證券年初公司工作會議上,公司領導對經紀業務提出爭取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行業排名達到第12位的目標。
根據齊魯證券研究所出的《2012年證券行業發展情況研究》顯示,中投證券2012年經紀業務總交易額24794億元,市場份額占1.82%,排名第18位;股票交易量15577億元,市場份額占2.5%,行業排名由2011年的第14位上升到第12位。
“爭先進位”不僅是中投證券新的領導班子給公司提出的經營目標,同時也是未來在匯金系券商資產中去留的生存砝碼。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