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2日,第九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下稱泛珠大會)在貴陽舉行,這也是第一輪泛珠各方輪值舉辦的最后一次大會。以后,泛珠大會將由一年舉辦一次調整為兩年舉辦一次,并由展覽調整為展銷結合。
10年間,長三角、環渤海區域經濟深度融合,中原、關中、天水等經濟區域快速崛起,區域合作已成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熱詞。面積占全國五分之一、人口占全國三分之一、經濟總量超全國三分之一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亦走向新的起點。
“9+2”=1
一體化進程加速
9月8日,泛珠大會經貿代表團團長見面會上,11個團長用不同語調的普通話共同傳遞一個聲音:泛珠十年,成果豐碩。
產業合作向來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重頭戲。近年來,陸續建成的昆明深圳工業園、湘西廣州工業園、贛州香港工業園等一大批跨省(區)工業園區成為沿海和內陸產業合作的重要載體。更有一組數據說明問題,前八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上各方共簽訂合作項目6609個,簽約金額15529億元。
借助泛珠這一區域合作平臺,四川收獲頗豐:自首屆泛珠大會舉辦以來,四川前八屆共推出3000多個合作項目,投資金額達2.1萬億元;簽約各類投資項目2037個,簽約金額達1920多億元。本屆大會更是拋出逾4萬億元的商機與各方共享。
從基礎設施、交通、旅游等領域起步,泛珠合作逐步向環保、工商、質監、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社會事業等領域拓展。自2004年首屆泛珠大會以來,“泛珠”各方打破地域限制,統一企業信用分類標準,簽署消費維權、食品安全、旅游等監督合作協議;建立全國首個區域專利代理信息查詢系統……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提速。
在中國的版圖上,以珠江水系為紐帶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已經成為中國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區域合作。
“9+2”=無窮大
打造合作“升級版”
泛珠三角區域有著我國東、中、西三個不同地區的區域特征,產業差異明顯;既有在全國發揮重要引擎作用的珠三角地區,又有資源豐富、環境承載力強的廣大中西部腹地;既有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又有金融、物流等發達的國際化平臺……
更為觸動經濟發展興奮點的是:它包含了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使得整個泛珠三角區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互補性和協調性。由此,“9+2”并不是簡單相加的“11”,是多維度組合就可以無限放大的合作潛力。
事實上,合作的觸角正在借助泛珠三角區域內的成員向更遠處延伸。在2006年云南昆明舉辦的泛珠大會上,借助云南毗鄰東南亞、南亞的區位優勢,泛珠與東盟首次直接對話。
有人將泛珠地區當前的產業合作模式總結為“港澳接單、廣州設計、內地制造”,未來泛珠區域之間的產業合作模式應如何順勢而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認為,泛珠要有更加明確合理的產業分工,以最大限度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
放眼全球,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需要升級的并不僅僅是產業。如何進一步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由一年舉辦一次調整為兩年舉辦一次,由展覽調整為展銷結合,優化高層論壇模式,推進泛珠經貿洽談會市場化運作……本屆泛珠大會上,“9+2”各方行政首長共同簽署的《貴州共識》傳遞出強烈信號:打造泛珠合作升級版。
泛珠區域發展的新優勢如何構建?四川建議,應共謀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構建共建共享的科技創新基礎條件平臺。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力爭獲取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
新一輪泛珠大會,泛珠各方還將探索建立合作利益分享機制,研究設立泛珠區域合作基金,建立泛珠區域長期合作的戰略研究機制。泛珠合作新起點,“9+2”各方已經站上新的起跑線,續寫區域合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