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協副書記高善罡在論壇上說,在當前傳媒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探討依靠群眾辦好報紙的問題,對于進一步增強新聞采編人員宗旨意識,推動新聞媒體改進報道文風,引導新聞工作者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都很有意義。
據了解,自2011年全國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以來,湖北省組織了一千多個走轉改報道專班,逾11000名新聞采編人員、文藝理論工作者參與其中。湖北日報報業集團、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把新聞視角延伸至社會各個方面,陸續推出了《千萬富婆掃大街》《病床上的愛心之花14年不敗》等一大批貼近實際、貼近基層的精品佳作。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近年來,《武漢晚報》更是開創性地將武漢三鎮各階層人士以及海外留學生都納入報社采編體系,進一步拓展報道視野。
“把觀眾放在心上,人民才會把報紙捧在手上。”高善罡認為,全國各大報業媒體應當充分運用互聯網、短信、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信息技術,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感知時代脈搏跳動,回應社會普遍關切。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任趙振宇教授指出,真正推動中國的“走轉改”是按照新聞規律辦事。新聞人需秉持的特質是以新聞的敏銳和指揮發現故事,以新聞的視角和手段描述和評論故事,最后以新聞的威力和魅力促成故事在有利于大眾和社會的軌道上完善和圓滿。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