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趕補年報,等待過會。”3月18日,江西世龍實業董秘李角龍向記者說。
從2011年至今,漫長的等待終于熬到了上市的最后關頭。但是,世龍實業所等來的或許是一場艱難的IPO審查。時代周報查看其招股書發現,公司各股東之間的交叉控股令人眼花繚亂。但從復雜的脈絡中不難梳理出,脫胎于國企的世龍實業,股權變更極其頻繁,其中諸多細節飽受質疑。
在市場一片低迷的背景下,世龍實業仍然報出樂觀收益,細究之下,疑點重重。根據招股書,世龍實業即將增加5萬噸產能,超過目前全行業實際產量四分之一。此時擴張產能,市場是否有足夠的容量來消化,也或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對此質疑,李角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08-2011年我們的AC發泡劑銷售量每年都增長,每年的產品都銷掉了,庫存并沒有增加,這就是很好的回答。市場是不斷發生變化的,如果大家都同步增長,這個市場就沒有競爭可言了。”
復雜股權變更疑掏空國企
2003年前后,江西電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西電化”)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分別以現金或實物出資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投資設立了江西電化高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電化高科”)及世龍實業前身江西電化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電化精細”)。
江西電化系江西省石化集團下屬化工國企,由老牌國有企業江西電化廠改制而來。正是這些當初以“盤活資產”的名義由江西電化出資設立的國資子公司,如同一塊肥田,輸送出養料般的國有資產,淪為腐朽的空殼。
2003年5月,江西電化與其他兩位發起人以300萬的注冊資本投資設立子公司電化高科,其中江西電化出資額為73.17萬元,占比24.39%。同月,江西電化以部分凈資產1700萬元增資電化高科,持股比例不變。
僅僅過了兩個月,以國有身份出資的江西電化卻于7月率先退出,將其持有的1700萬元出資額平價轉讓給江西樂安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安江化工”)。
招股書顯示,江西電化1700萬元出資的驗資時間為2003年7月14日,而出資轉讓時間為2003年7月18日,前后不過4天,且未經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