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年末攬儲跟瘋了似的,今年是想瘋都瘋不了。”某股份制銀行昆明分行副行長,向記者描述2014年年末的攬儲現狀。
年末瘋狂攬儲原本是銀行業的“風俗”,甚至因此滋生出一批替銀行“找錢”的資金掮客。然而這一“風俗”在今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銀行資金基本保持平穩、月末“沖時點”的限制嚴格、加之攬儲成本過高,讓一些大行攬儲熱情“降溫”不少。
目前銀行轉而采取更為保守的方式吸引存款,上浮存款利率、利用直銷銀行吸金,成為大行們攬儲的“溫和”手段。據記者了解,工、中、建三大行存款利率近期“有條件地一浮到頂”,上浮20%。
受新規影響,真正的攬儲大戰,將貫穿2015年1月1日后的每一天,對銀行來說,好日子越來越少。
瘋狂不再
“今年的新現象是普遍不敢沖時點。”上述股份行副行長對記者表示,主要忌憚存款偏離度考核新規。
9月12日,銀監會聯合財政部、央行一道下發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
新規突襲讓銀行措手不及。該副行長介紹,按照通知要求,計算每季最后一月的月末存款偏離度時,“本月日均存款”的可計入金額不得超過上月日均存款*(1+最近4個季度最后一月日均存款增長率的均值)。
這意味著今年12月的偏離度考核,要依據今年9月、6月、3月、去年12月四個季末日均偏離度基數。而由于通知出來得較晚,銀行年初的日均存款定得較低,導致年末不敢沖時點。
“這對銀行來說是好事,回歸理性。”該副行長說。
在去年這個時候,銀行正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存款爭奪戰”,由于市場資金的缺乏,那些替銀行和大戶們牽線搭橋的資金掮客們,一度將年末資金“幾日游”的價格沖到千分之五到七。這門生意也異常火爆,一位資金掮客對記者表示,他們當時預定的籌款目標是200億元,“結果一天之內就完成了。”
招商銀行深圳分行一人士告訴記者,今年銀行不再強調攬儲。“攬儲成本太高,基本就是賠本賺吆喝。”據他介紹,結構性存款額度需要上報分行甚至總行審批,“上面批得越來越嚴。”而他們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開發新客戶上。
該人士還介紹,由于存款偏離度的考核,他們每天需要計算500萬元以上大額款項的進出。而為了符合存貸比的要求,他們在明年之前,不會對外貸款。
“存款越來越理財化,現在銀行對公存款快沒人做了。”他告訴記者,深圳某大型公司以前在該行的日均存款是100多億元,如今已經下降到30多億元。“銀行的融資成本越來越高。”
在招商銀行零售金融總部副總經理彭家文看來,今年整個存款形勢保持基本平穩,不會像去年那樣出現“錢荒”。雖然近期資本市場的分流會給存款造成影響,但整個社會資金總量不變。銀行的存款流向股市,股市的錢最終又流回銀行,變成同業存款。“只是存在的形態發生了變化。”
他判斷銀行業年末不會有特別緊張的資金狀況出現,這也是今年年末攬儲不像去年末那般“瘋狂”的原因。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預計,今年末各銀行存款大幅波動的現象將不復存在,2014年銀行業存款的總體增速同比將略有下降。
在他看來,今年年底的銀行存款競爭呈現新的特點:各行更加注重資產負債管理,對存款規模的管理,將由以往的多多益善,變為適度控制,力圖將存款增速,控制在可控區間內,既要防止資金大幅流出,也要防止資金大幅流入。
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林博程認為,以往銀行在年末“沖時點”攬儲,主要還是監管的博弈:一是有存貸比的限制;一是銀行沖存款規模,讓業績比較好看。而現在放開存貸比的呼聲越來越高。
“中國的銀行業擺脫存款的束縛,是各方希望看到的結果。”他說,存貸款業務作為銀行的基礎業務,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在他看來,在銀行凈利差呈現逐步收窄的趨勢下,大銀行完全可以去做一些更高端的業務。比如資管業務(如銀行理財)、同業業務(如同業拆借)、以及外匯市場、資產證券化等收益更高的業務。
楊馳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同業存單、金融債等新的負債渠道豐富了商業銀行負債來源,一定程度上對存款形成了替代效應。
溫和攬儲
雖然目前也有銀行祭出“存款送iphone6、存款送汽車”的攬儲招數,但整體攬儲的主動性已經大不如前。倒是在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各行均下了不少功夫。
央行從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同時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對這一新規,五大行顯得很淡定,不僅統一了口徑,且調整幅度除了整存整取三個月定期超過基準利率1.1倍外,其余各檔調整均未達到基準利率的1.1倍。城商行則反應迅速,第一時間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多家城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浮到頂的目的是為了留住銀行存款。
而近期,大行們也開始坐不住了,紛紛將存款利率有條件地上浮20%。記者分別致電五大行,得到的反饋是:建設銀行存款金額5000元以上,中國銀行存款金額1萬元以上,存款利率均上浮1.2倍;工商銀行從12月6日開始,三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均上浮20%,三年期、五年期需金額達到1萬元才能上浮20%,且不能轉存。
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的存款利率暫無變化。交通銀行一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接到存款利率調整的通知,“但以后應該會有。”
此外,逐漸開始成為各銀行“標配”的直銷銀行也成為銀行攬儲的新渠道。其吸引力在于存款回報率更高。
以平安銀行直銷銀行推出的一款名為“定活通”的存款產品為例,在余額不低于1000元的前提下,可無限次提前支取。提取部分資金按最近一期定期存款利息計算收益,余下資金仍然按5年期存款計息,享受5.225%穩定收益。
這種計息模式有別于銀行定期存款,后者在提前支取的情況下,全部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兩種計息方式下,投資人獲得的存款利息可相差8倍左右。
這在某種程度上又推高了銀行的融資成本。林博程則認為,直銷銀行等創新產品屬于銀行的戰略布局,這是銀行主動應對市場化競爭的體現。商業銀行已經不能再墨守成規過日子了。
上述副行長告訴記者,明年各家銀行都會提高日均存款計劃,預計上調幅度在15%左右。這意味著銀行的存款壓力將由以往的月末、季末分攤到每一天。
“銀行的苦日子從明年才真正開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