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對鋼鐵產業的支撐能力、競爭力和發展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鋼鐵產業不僅僅是在一般層次上滿足國民經濟發展規模數量、產品質量的需求,而且要切實邁向中高端,綜合實力進入強國序列,最終位居前列,達到世界先進甚至領先水平。

二是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建立一批產業創新聯盟,開展關鍵共性重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范,建立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為鋼鐵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完善創新體系和加快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三是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鋼鐵企業帶來了緊跟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浪潮、培育市場競爭新優勢的歷史機遇。
四是強化提升包括關鍵基礎材料在內的工業基礎能力,支持首批次或跨領域應用,布局和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組織實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等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同時加強質量和品牌建設,為我國研發應用先進鋼鐵材料、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提供了優良的外部條件和平臺支撐。
五是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全面推進鋼鐵、有色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支持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要求鋼鐵企業不僅僅要實現節能環保達標,更要將綠色發展理念、模式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全面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六是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促進鋼鐵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穩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創建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等,表明化解過剩產能矛盾仍是鋼鐵產業的當務之急,同時,要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推動兼并重組,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和產業鏈地位。
七是提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和進一步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等八條保障措施。這將為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規范市場秩序,培育優勢企業,以及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科技領軍人才的培養使用,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走向國際經營。引導有條件的鋼鐵企業緊抓"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機遇,制訂國際化發展戰略規劃和實施方案,以市場潛力大,雙方互補性強、契合度高,發展基礎條件好的發展中國家為重點國別,采用成套設備出口、投資、收購、承包工程等方式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積極開拓歐盟、北美等發達區域的市場,在市場需求大、科技資源密集、產業基礎好的國家和地區發展鋼鐵生產、深加工,構建市場營銷服務網絡,營造研發創新平臺等。鼓勵國內鋼鐵生產、工程技術、設備制造和咨詢服務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工程項目市場,輸出冶金成套裝備、技術、智力和勞務等。積極參與境外產業集聚區、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建設,探索與高鐵、核電、汽車等產業鏈下游企業聯合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路徑。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