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的車輪加速前進,成立34年的TCL集團正在經歷發展史上的第二次轉型。萬變不離家電業務的多元化被業內視為TCL后塵的說法”。近年來,TCL集團業績在家電企業中表現突出,但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華星光電面板業務。從2015年上半年業績就可見一斑,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76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20.89億元,同比增長5.54%。起家的TCL多媒體業務的凈利潤同比下滑近20%,與此相比,華星光電實現銷售收入81.67億元,凈利潤12.4億元,貢獻凈利潤占比達60%。
這樣的模式與三星集團有異曲同工之處,近年來三星集團大約七成收入來自手機業務。手機市場風吹草動,三星股價、市值、盈利能力立竿見影受到連帶影響,抗風險能力極弱。如何改變華星光電業務一家獨大的局面,復制華星光電模式到新的業務板塊,成為李東生面臨的當務之急。
李東生此番動作被業內視為TCL集團的第二次多元化。第一次多元化是家電業務的橫縱向延伸,TCL從彩電供應商變為全家電業務企業,包括彩電上游面板業務。
今年2月,TCL集團調整公司現行產業及業務結構,將集團主要產業和業務及企業分別歸屬為產品業務領域、服務業務領域以及創投投資業務。“產業架構被調整為新的‘7+3+1’結構,未來將有11大業務板塊。”TCL集團公關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
“7+3+1”中的“7”指的是TCL多媒體、華星光電等傳統業務板塊;“3”指的是TCL組建三大服務業務板塊,即新組建互聯網應用及服務業務群、銷售及物流服務業務群以及已成立的金融事業本部,服務業務在公司總體產業結構的比重大幅提升;“1”則指的是TCL集團創投及投資業務群。今年2月的業務調整再次強化服務、金融、創投業務的分量。
這樣的調整初見成效,TCL集團營業收入476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產品業務板塊收入362億元,同比增長79%;剛剛成立不久的服務業務板塊收入94.2億元,同比增長21%,值得注意的是此業務板塊在集團內部的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
組建國際化高管團隊
在TCL戰略發布會上,出現了多位洋高管。一位是TCL通訊副總裁,來自法國。另一位是今年8月履新的華星光電代理CEO金旴植,來自韓國,曾任LGDisplay副社長,2010年華星光電成立之初加入任高級副總裁,現任TCL集團副總裁,華星光電總裁。
今年以來,TCL集團主要業務部門高管職位進行大幅調整。TCL多媒體總裁郝義已正式離任,繼任者為TCL集團最核心業務部門華星光電原CEO薄連明。華星光電CEO由總裁金旴植代理。今年5月,負責TCL的O2O業務開展的惠州酷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韓青離職。2015年6月,TCL通訊COO王激揚因病休假。
截至目前,TCL今年已經有4位高管相繼變動。在人才為王的時代,這一變動引發業內關注,有媒體甚至以“TCL內部高層嘩變”等字眼來形容。
尤其是國際范兒十足的郝義的離職更是引發業內高度關注。70后海歸郝義2004年加入TCL集團。個性張揚、英文流利,曾經擔任李東生商務助理、海外業務中心總經理、多媒體CEO等職位。
對于郝義的離職是否是因為業績原因,高管團隊為何出現如此大的變動。李東生對此并不諱言。他表示,最近TCL管理團隊確實出現了一些變動,但沒有像外界形容的那樣夸張,“郝義給我當過很多年助理,個人感情來講,我還是很希望他繼續在TCL團隊發揮作用,他的離職主要是他個人原因。”
對于《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出的“多媒體CEO的考核要求”的問題,李東生表示多媒體部門的掌門和通訊、華星、家電等業務板塊無本質性差異。作為一個CEO業務能力要全面,滿足企業四項能力建設,即技術創新能力、工業能力、全球化經營和管理渠道銷售能力,還有一個互聯網應用和服務的能力。“薄連明作為集團總裁、原華星光電CEO親自掌舵多媒體業務,也足見此塊業務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剛剛過去的半年來看,多媒體部門的競爭力出現改善。”
日前,TCL集團從旗下業務管理部門晉升了四位高管,有三位是“外援”,李東生認為這符合雙輪驅動戰略需求。2004年TCL集團試水國際化,2014年TCL集團銷售收入1000億元,其中有470億元是來自海外業務。“國際化除了海外業績占比,另外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團隊。”李東生強調。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