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開始指出,融資的寒冬期已經到來,投資機構出手會越來越謹慎,高估值的創業狀態基本將一去不復返,這給一直靠“燒錢”模式支撐的O2O企業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餐飲外賣O2O行業“融資也瘋狂”,外賣配送O2O平臺“生活半徑”獲得C輪3億元融資的消息坐實;“餓了么”宣布自己獲得6.3億美元融資,據說估值已達30億美元;而此前百度等面向全國的大平臺來說,這個領域十分狹窄——無論吃飯多么剛需,但人們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它改變不了人們吃飯的頻次,而低價競爭策略又注定外賣餐飲O2O是一片紅海,想要脫穎而出,需要有創新的盈利模式。
除了資金危機,還有食品安全問題。當前互聯網餐飲企業的商業模式背后其實有著很多漏洞,比如通過百度外賣、餓了么點餐時,消費者其實完全無法了解它的生產過程、品質控制以及基本的衛生條件。現有的O2O平臺基本上只管接入,提供交易機會,卻沒有辦法去控制品質鏈條,更很難實現可追溯。
已經有行業內幕披露出來,目前一些“線上餐館”就是俗稱的“黑作坊”,既無從事餐飲行業所必備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實體店面,衛生狀況、食物采購及加工過程也極為糟糕,以往在人們眼見為實的消費體驗中,這種不具備起碼資質的“黑作坊”是很少有人光顧、難以生存的,但現在卻可能憑借互聯網外賣平臺的東風,把賺錢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更惡劣的是,為提高覆蓋率,吸引消費者,不少互聯網外賣平臺會盡可能多地發展商戶,銷售人員急于出業績,對食品經營戶的證照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這樣的商業合作模式下,有時只需要一張誘人的菜單,一些資質不全的小餐館就能成為吸引人的外賣網店。外賣網站在利益驅使下有意無意地“關口失守”,消費者的健康權和相關法律也隨之淪陷。
所以,在燒錢模式驅動下一路狂奔的餐飲外賣O2O們,應該冷靜冷靜了,不要只顧一時跑馬圈地的快感,更要注重穩健發展,放慢步伐,縮小經營目標,待摸索出盈利模式后,再進一步擴張,這似乎才是做一家持續經營企業的王道。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