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拋棄迷茫與困惑,真正回歸到家電市場競爭的本位和消費需求之后,發現家電市場的需求沒有憑空消失,仍然存在。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升級迭代之后,未來還存在新增的空間。
這在過去,似乎還能構成一個問題和挑戰。不過進入11月之后,很多家電人發現,在節節下跌的家電市場上,仍然可以找到市場和消費需求。關鍵在于家電廠家在活動的創新和手段的變化。
對于當前的家電產業來說,其實是不缺乏市場只缺思想。因為,很多人在拋棄迷茫與困惑,真正回歸到家電市場競爭的本位和消費需求之后,發現家電市場的需求沒有憑空消失,仍然存在。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升級迭代之后,未來還存在新增的空間。
問題的核心就在于,面對當前復雜而多變、競爭激烈而白熱化的家電市場,卻缺乏一批可以快速找到刺激消費需求、謀求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手段和方法的人和團隊。這就是家電企業長期以來不重視可持續發展,只追求短期效應和投入產出比后,造成的惡果。有能力、有思想的人,在家電企業積累豐富經驗后要么選擇逃離、要么缺乏激情與斗志。
回望過去30年,家電產業每一輪的升級變革,都有賴于領軍企業中的領軍人物的魄力和決斷。譬如張瑞敏、倪潤峰、何享健、朱江洪等。他們開創了中國家電產業第一個黃金十年。他們中有的人還在繼續開創中國家電業的第二個黃金十年。
面對如今家電市場的嚴峻形勢,更需要家電企業有實力、有魄力的掌門人和決策者來引領團隊。比如說方洪波、董明珠、劉洪新們。同時,面對未來充滿種種不確定的經營和轉型,家電業已不能只有一個有思想的領軍人物在前面遙遙領跑,還需要在公司孵化和培養更多有思想的人和團隊助力,才能解決當前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不過回望當前的家電市場困局和問題后,可以看到當前真正愿意認真扎根當地的市場一線,去了解市場、傾聽商家聲音、掌握同行動作、熟悉用戶需求的家電企業人員,和營銷團隊,不是很少,而是太少了。
大部分家電企業的市場營銷團隊中,一部分人就知道找商家回款、壓貨,動不動就“威逼利誘”,最后就是對商家們來一招“你就是看不起我、不給我面子、不支持我工作”;另一部分人則是就知道向分公司、總部不是抱怨,拿著競爭對手的價格、政策和產品說事兒,抱怨自家的政策不好,所以要向工廠要政策要資源,轉向再通過政策和資源來利誘經銷商。
這些完全沒有一點創新思想的家電營銷經理人團隊們,市場操作手法還是老一套,但是他們所面對的家電市場環境,商家心態已經快速變化了。很多商家要么已經認識到,如果只是吃政策回款,到時候庫存里的貨賣不出去,那些政策沒有價值;要么一部分家電經銷商們早就沒有倉庫可以囤貨和吃貨了。
所以對于當前的家電產業來說,一切產業顛覆、市場變革和經營模式、理念的轉型關鍵,就在于要從家電企業內部的人和團隊思想觀念革命開始。要培養他們面對全國各地差異萬千市場格局時,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更要提升他們在互聯網時代在家電市場競爭的激情與斗志。還要真正讓他們擁有“一定的自主決策權”,可以獲得與市場商家相對平等的身份地位和價值。
想對那些整天面對市場和經銷商的所有家電企業營銷人員和營銷團隊,提一點意見。現在還想在家電行業混,并且很好的發展下去,千萬不能只呆在分公司或者辦事處的辦公室里,打電話給商家簡單聊一聊市場,遙控指揮,也不是跑到代理商那里紙上談兵、分解任務,就拍拍屁股走人。
而是真正走進所負責的區域市場,每周一次的走訪,每周一次的調研,與市場一線的經銷商們一起發現問題、尋找出路,策劃活動、親自推廣。實現對當地市場的了如指掌。
同樣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在管理手段和模式上也需要有序放權。長期以來受到當前家電企業傳統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構限制,往往是決策者的一句話,讓幾千人上萬人跑斷腿,最終發現卻是走錯了方向。所以,家電企業要從制度上和管理上,分賦予金字域底部的人們,擁有相應的建議權、決策權,要充分激活這些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最關鍵的是,家電廠家未來一定要讓聽到市場槍聲,甚至是引爆市場炮火的市場營銷人員,具備一定的政策和活動制定及實施的權利。要善于聽取他們對于一線市場操作手段和方法的思想。要通過充分授權、主動培養的方式,讓這些長年戰斗在市場一線的業務人員,貢獻最好的思想、手段和方法。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