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顯示,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份額為94%,三星為11%,加起來大于100%是的,你沒看錯,因為其他所有廠商加起來是虧損的。
近期,一份出自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主要智能手機銷售金額排名顯示,前五名依次為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和聯想。三星所占份額為24.6%,蘋果則為三星的一半多點達到13.2%,華為和小米則分別占據8.4%和5.7%的市場份額。
而利潤,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來自市場研究公司CanaccordGenuityresearch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今年第三季度,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份額為94%,而三星的利潤份額為11%。
很多不仔細的網友對該報告的可信性表示懷疑,有些網友甚至立馬回復了“94%+11%=100%”加以嘲諷,而一些華為及小米的支持者則認為該報告沒有統計非上市公司。
事實上,即使這份報告在細節上不那么精確,但其呈現的事實是無誤的:即全世界手機行業的利潤被蘋果和三星吃光了,而其他所有廠商加起來是虧損的。或者說:蘋果一家公司吃掉了幾乎整個行業的利潤,其他公司基本都在做慈善事業。
贏家通吃的世界
從前的商業世界強調的二八法則——即20%的企業占有80%的行業利潤——在新時代下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到1%的企業占據了整個行業100%的利潤”。歡迎來到一個贏家通吃的現實世界。
蘋果在第三季度出貨量僅為4800萬部,但平均銷售價格高達670美元。相比之下,三星雖然在本季度賣出了8100萬部左右的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價格卻只有180美元。這解釋了為什么三星在市場份額勝過蘋果的前提下,利潤卻只有后者的約九分之一。
事實上,第二梯隊的華為、小米基本不賺錢,僅能維持盈虧平衡下的微利。他們一直通過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高性價比的配置來不斷拓展市場份額,與之相對應的是其盈利水平必然不會有所起色。而第三梯隊的聯想、HTC、黑莓、索尼的移動業務出現了營業虧損,特別是在40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缺少競爭力。
背后原因——護城河
“Inbusiness,Ilookforeconomiccastlesprotectedbyunbreachable‘moats’.”—WarrenBuffett
“在商業上,我尋求有著無法突破的‘護城河’保護的經濟城堡。”—沃倫.巴菲特
"Amoatthatmustbecontinuouslyrebuiltwilleventuallybenomoatatall."—WarrenBuffett
“一個必須持續重建的護城河最終會不復存在。”—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在他的給投資者的年報和演講中,反復強調的護城河概念,這可能是商業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概念,也很可能是所有成功企業唯一的秘密。盡管對護城河的定義各不相同,但我認為:護城河指的是企業阻擋新資本進入其細分市場從而降低其凈資產回報率的防御武器。
一門生意,只要資本看到其有利可圖,則必定吸引新資本進入分一杯羹。根據蘋果公司最新季度的財報,其凈資產回報率高達43%,再考慮到該行業的市場容量,無數資本都想沖進來復制他的成功,這點絕不難以理解。
性價比的魔咒
谷歌公司提供的免費的安卓系統給了新進的資本一個看得見的踏腳石。盡管獨立研發一個全新的智能手機系統對所有的公司都看起來遙不可及,但只要有了免費的安卓系統作為基石,任何企業都可以在掌握較低技術力的背景下對其修修改改,拋出一款“獨立研發的手機系統”。小米的MIUI、華為的EmotionOS、聯想的錘子的SmartisanOS、阿里的YUNOS,一加的氫OS和氧OS,無一不是這樣的產物。
在他們的不斷努力優化下,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統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導致了其同質化。在無數次的迭代下,每款安卓手機都能做到比較好用,但相互間的區別也并不大。于是廠商不得不投入到硬件配置的軍備競賽中,然后壓低終端售價,來突出自己產品的性價比。
而做到高性價比的小米和華為,僅僅能在市場上艱苦生存。而連性價比都做不到的HTC、索尼自然只能承擔巨額虧損了。
廠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追求性價比,必定導致了低利潤率,換言之,所有安卓陣營的手機廠商都不具備護城河,小米強調的“生態社區”,索尼強調的“三防功能”,錘子強調的“工匠精神”,都可以看做一種基于商業宣傳而炮制出的“產品特征”,而絕非什么真正的護城河。由于標榜其“互聯網思維”而被奉為圭璧的小米公司因為參股上市公司美的電器,不得不披露其財務數據,按照美的公布的數據計算,小米公司的凈利潤率僅為1.3%,擁有護城河的企業絕不會擁有這樣的凈利潤率,更不會以此為榮。
安卓陣營的出類拔萃者:三星的秘密
那么,盡管比之過去幾年不斷退步,但韓國的巨無霸三星能夠攫取整個行業11%利潤的秘密在哪里講道理的話,三星的確擁有一些不那么牢固的護城河。
1、三星擁有自主產權的芯片和屏幕,尤其是他的拳頭配件:SuperAMOLED和曲面屏,可以讓消費者直觀地體驗到它和其他同類產品的不同。大多數的消費者并不會關注芯片的型號,而直觀的體驗往往由專賣店里的樣機其獨特的屏幕視覺效果所帶來,SuperAMOLED的嚴重偏色的弱點反而成為其獨樹一幟的標桿,消費者大贊其屏幕的“艷麗”。而曲面屏,雖然從實用角度來說并無必要,但畢竟是塑造出了和同類產品最直觀的差異。
2、三星不遺余力地在廣告營銷上投入巨資。可能消費并不知道,三星去年是北美最大的廣告主,也是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新媒體上最大的廣告主。難道不計成本地燒錢投入廣告,就能構筑其護城河一定程度上是的。雖然用廣告堆砌起的商譽耗資不菲,但確實有效。
這些護城河雖然脆弱,而且需要不斷地投入資本開支去維護,但畢竟比沒有好。
大贏家的護城河
回到贏家通吃的大贏家蘋果公司,蘋果有著一條深不見底的護城河。
首先,蘋果擁有從喬布斯時代就積累起的商譽,這些無形資產競爭對手很難在短時期內用堆積資本的方式來取得。三星可以用廣告轟炸,但無法建立起狂熱的品牌文化,而這需要時間的沉淀,一如中國的白酒之王茅臺,別指望洋河藍色經典能靠砸廣告獲得和茅臺一樣的商譽。
其次,蘋果的產品規格和其他競爭對手并不相同,你無法從性能跑分、屏幕分辨率、電池的毫安數上去質疑它。使用IOS操作系統的蘋果手機是另外一類產品,軟硬件規格都不盡相同的手機本就沒有可比性,自然也規避了性價比之爭。
以上這些原因,各類文章都分析得足夠多了,而個人認為,最被忽視的一點是:蘋果創造了自工業革命后第一次真正對所有消費者一視同仁的“公平”。它做出最好的手機,然后以大部分普通人可承受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可能你的偶像王菲住在你一輩子也供不起的價值兩個億的半山海景房中,但她和你用著同樣的最新一代蘋果手機。可能中國首富的兒子王思聰開著你永遠夠不到的價值400萬的賓利慕尚跑車,但他和你用著同樣的最新一代蘋果手機——在這一點上,蘋果手機給了每個人一次公平的機會,那么,即使咬牙花上整整兩個月的收入,買上一次真正“公平”的體驗,對很多人來說是完全劃得來的。誰都有追求“最好”的權利。
這也恰好解釋了為什么過去一年內,經濟增速遭遇下滑的蘋果中國市場反而創造了99%的增長,如果去除中國市場的增長,iPhone全球的銷量增長將不及10%。對比中國汽車市場的疲軟及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狀態來看,不少人在看不到買車買房的希望后,難道買個手機犒勞自己一下都不行蘋果手機的性質從科技產品變成了一種人人都可以負擔得起的輕奢品。
這場競爭,本來就不公平,其不公平的地方在于:由于擁有競爭對手根本無力打造的深不見底的護城河,甚至可以說蘋果與其同行根本不在同一個細分行業。那還如何競爭
建立更深的護城河,壟斷利潤——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暢銷書《從零到一》的作者彼得.泰爾提出:競爭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所在,但實際上,當企業陷入競爭,那么這個行業就無法賺錢;這時候你就不能在繼續進入或停留在這個行業,你應該做的是轉身離開,去尋找一個更新的行業,并從那里攫取壟斷利潤。只有壟斷才能獲利。建立更深的護城河,壟斷利潤,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畢竟,這是個贏家通吃的現實世界。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