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BAT”時代,中國互聯網界響當當的角色是先后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網易和搜狐,史稱“三大門戶”。其實,新浪早已“掉隊”,但“虎死架子不倒”,市值管理得非常好。這種背景下,CEO曹國偉以高抵押率借錢認購1100萬股新浪,有些意味深長。
“老牌門戶”已然掉隊
11月20日,新浪發布的2015年Q3財報顯示凈營收為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4%。2015年前三個季度總營收6.24億美元,同比增長12.1%。
以營收而論,新浪早已掉隊。
2007年,新浪營收為2.46億美元,高于搜狐,相當于網易的81%。時隔7年,2015年前三季新浪營收6.24億美元,相當于搜狐的42.4%、網易的26.6%。
近年搜狐、新浪分別憑借視頻、微博向網易發起挑戰。搜狐營收一度達到網易的99%。而新浪營收最高時也不過相當于網易的50%。一年半之后的2015年Q3,下滑至22%。
新浪的營收主要來自門戶網站的廣告和微博,兩項合計占總營收的90%以上。
2014年Q4開始,來自微博的收入開始超過門戶廣告。到2015年Q3,微博、門戶廣告收入分別占總營收的55%和39%。
新浪掉隊的原因是門戶網站的不思進取,缺乏“殺手級”創新,曾被寄予厚望的微博亦不過爾爾。
網易成功開拓新的盈利點,來自門戶網站的收入占比不到7%。2013年Q1以來,新浪門戶廣告各季度的收入和毛利潤都呈現同比下滑。搜狐大力開拓視頻業務,2013年Q4網站廣告收入反超新浪,到2015年Q3已將新浪遠遠拋在背后。
搜狐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視頻業務帶來了大筆廣告收入,但內容、帶寬燒錢都“不含糊”。因此,搜狐廣告業務毛利潤率比新浪低17%個百分點,盡管收入比新浪大的將近一倍,毛利潤卻沒有拉開檔次。
當年“三大門戶”并駕齊驅,但新浪從2008年起就逐漸掉隊了。即便將微博的營收全額記入,新浪總營收還是不到搜狐的二分之一、網易的四分之一。
微博增值服務未打開局面、廣告又臨不利因素
為擺脫單純依賴廣告的局面,新浪微博曾大力拓展增值服務。例如開通新浪微博會員,每月支付10元,可將“關注上限”從2000人提至3000人,還有優質推薦、專屬標識、等級加速等特權。聽起著耳熟是吧?這都是QQ玩剩下的,而且騰訊實質上已放棄微博,新浪大張旗鼓地搞能有多大空間?
有多少用戶關注2000人還嫌不夠?
新浪微博沒有披露付費會員數量。假設增值服務收入全部來自會員付費,會費為每月10元且無折扣,根據新浪微博各季增值服務收入,可粗略地推知會員人數。2015年Q3,新浪微博付費會員人數約為400萬,占月活用戶的1.8%。
增值服務沒有打開局面,微博仍然重度依賴廣告業務.
糟的是,微博的這項支柱業務面臨三大不利因素:
第一是用戶高速長不可持續
2015年Q3,新浪微博MAUs達2.22億,其中移動端1.89億、占比85%。如果保持30%的增長率,2016年底MAUs將突破3億,2018年第三季度將突破5億,2020年末將超過8.6億。但這樣的高速增長恐怕難以持續到2020年。如果真是那樣,微博的風頭將壓倒微信。
第二是廣告收入與用戶數的比值難有突破
廣告收入與MAUs的比值并沒有多少上升空間。微博商業化初期,每位月活用戶對應的廣告月收從幾美分增至2014年Q4的0.14美元。代價是用戶體驗變差。2015年前三個季度,每名月活用戶對應的廣告收入分別為0.13美元、0.14美元和0.16美元。每人天半美分,僅此而已.
廣告收入與MAUs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名用戶承受“廣告轟炸”的強度。用戶高速增不可持續,他們對廣告的承受能力也到了上限。
廣告收入的增長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頁面呈現更多廣告、挑戰用戶忍耐極限;另一種是活躍用戶增加、轉化數量增多,廣告商愿支付更多費用。第二種種模式下,廣告收入增長而但分攤到每名月活用頭人的數額沒有增加,也就是說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增加收入。微博被動地采取后一種模式。
不敢放更多廣告了
第三是阿里承諾即將到期
2013年4月,阿里斥資5.858億美元投資微博并承諾在2015年結束前采購3.8億美元廣告。2013年Q2,來自阿里的廣告收入占廣告總收入的比值值為17%,2013年Q3這個比例升到46%。到2015年Q3,阿里廣告費占比降至32%,但阿里承諾的投放期即將結束。
作為微博的股東,阿里照理會繼續投放,但承諾到期畢竟屬于利空。
當初新浪微博就不是一家獨立的公司,而是寄生于新浪。招股章程自承:我們沒有獨立運營經驗,在財務、管理、市場、人力資源、法務等方面都依賴新浪。招股時的財務報表與其說是審計出來的,不如說是“編造”出來的。從房屋租金到折舊,從廣告費到應付利息,新浪怎么說審計師怎記。
2011?2012?2013三個財年,新浪微博的市場費用分別為4505萬美元、4038萬美元和6307萬美元。其中廣告費分別是4070萬美元、2350萬美元、3320萬美元。這些廣告費基本上全部成為新浪的收入。除此之外,新浪微博還得向新浪交房租,2013年租金為320萬美元。
上市后,微博與新浪之間仍在重度的關聯交易,線上營銷由新浪做、廣告由新浪拉、還有什么管理支持、技術支持、房租……2014年,微博與新浪關聯交易發生額達2.77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43%。
大力扶持微博并將其拆分上市,是新浪資本運營的妙棋。2015年前三個季度,新浪總營收僅為搜狐的42%,而新浪加新浪微博的總市值超過65億美元,是搜狐的3倍多。足見曹國偉市值管理有方.
除些之外,曹國偉還有自己的“小算盤”。
2013年4月29日,阿里投入5.858億美元認購480萬普通股和3000萬股優先股,占擴大后股本的18%。關于這宗交易,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先看下面的原文:
也就是說,阿里所獲480萬普通股中的350萬是新浪微博從員工手里高價回購的,多付的2710萬美元被計入股權激勵成本。曹國偉等高管無疑是主要受益者.
11月16日,新浪宣布向CEO曹國偉定增1100萬股已經完成。交易完成后,曹國偉以持有1245萬股、占比17.8%成為第一大股東.
4.6億美元總對價的一半通過抵押股票貸款獲得,抵押率為50%。目前A股市場股票抵押率一般不超過40%,曹國偉的杠桿策略相當激進。而且,早在今年6月1日新浪就披露了這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定增協議。既然不得不買,為什么拖了5個月才買?莫有什么“好事”即將來臨!
今年10月16日,阿里提出全資收購優酷土豆后,“收購新浪微博”的傳言四起。曹國偉從持股147萬、占比2.5的小股東,一躍而為第一大股東,多半與阿里對微博或新浪的增持意向有關。目的不外是“與金主博弈”。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