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網站周四發表評論文章稱,對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特別是該公司的估值來說,“站得越高,可能會摔得越狠。”
小米的估值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前有彭博社25日發表的文章稱,小米的先發優勢逐漸喪失,450億美元的估值有些虛高。后有《福布斯》評論提到,對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特別是該公司的估值來說,“站得越高,可能會摔得越狠”。
外媒認為,小米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趕超蘋果和三星電子之后,要保持高速的增長勢頭面臨著艱巨的挑戰。投資人看好小米是因為它朝氣蓬勃的闖勁以及網絡銷售的故事。但是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銷售戰略紛紛被競爭對手采用,不僅讓小米的先發優勢逐步消失,也讓市場對這家公司的高估值產生了懷疑。
EdisonResearch高級分析師理查德·溫莎表示,“除非小米能夠重新恢復真正增長,或者實質性的提升公司利潤率,否則這家公司就無法證明450億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預計小米的估值很快就將被大幅下調。”
他認為小米以接近成本價格銷售手機的優勢,讓這家公司的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但是在三星電子、華為這種擁有更高內部現金流的競爭對手面前,小米則處于劣勢。溫莎表示,“微薄的利潤率,意味著小米也僅僅是勉強實現盈利。”這也就意味著當小米需要更多資金時,不得不再次從投資人手中募集資金。
回想去年雷軍曾預測,認為小米今年將賣出1億部智能手機。而從今年年初開始,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依舊增長但小米出貨增幅開始放緩的情況下,雷軍就把小米的出貨預期下調至8000萬部至1億部。
但有兩名熟悉小米生產計劃的人士透露,小米今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可能無法實現8000萬部的目標。由于預計小米智能手機出貨放緩,配件供應商們也調低了對這家公司的內部預期。
曾經讓小米公司得意的消費者排隊購買其產品,投資者慷慨解囊,并從五家亞洲投資人手中募集到11億美元資金已經是去年的事情。
首先,投資者之所以看重小米,是因為其以創業公司的身份攪亂了市場格局,并且采用了獨特的在線銷售模式。這種模式使小米迅速占據并擴大在手機市場的份額,曾經的饑餓銷售仍然是經典的營銷方式之一。但這種銷售方式不再是獨具一格,例如華為、聯想和金立等競爭對手紛紛效仿小米的業務模式,紛紛推出超薄的設備,并通過網站來銷售這些低價產品,使得消費者很容易更換一部新手機。

其次是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智能手機的銷量也在放緩。小米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統計數據顯示,小米的國內出貨已首次出現下滑。另根據彭博社的報道,因為預計小米智能手機出貨放緩,配件供應商們也調低了對這家公司的內部預期。
小米的先發優勢已消失殆盡,因此被媒體質疑其估值過高,但對于小米來說,雷軍并不對此抱有消極的態度。他認為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不是單純的智能手機廠商。
除了智能手機,小米及其附屬公司還銷售電視機、空氣凈化器、移動電源、運動相機、健身跟蹤器,甚至自平衡踏板車;而非硬件產品包括游戲、支付、移動通信和云存儲等。
借用小米執行合伙人漢斯·唐的話來說:在未來,小米將在智能家居和服務領域上加大力度,在布局上也會變得更加清晰。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