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停車切入汽車后
相比于此前火爆的洗車、保養,停車O2O是一個略重的領域,它的一端面向C端車主,一端連接B端停車場,顯然不是光開發一個app能夠了事。
譚龍的ETCP采用的是不停車支付的做法。ETCP顧名思義,就是將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用以停車領域。在其應用場景里,車主通過手機app搜尋附近停車場,查看剩余車位和收費標準。車輛進入停車場時有攝像頭對車牌拍照,自動抬桿。車輛駛出時不需停車,拍照驗證后直接駛出,費用通過手機繳納。
這里解決的是傳統做法的痛點:車主有尋找車位的信息匹配需求,也有排隊等候的支付需求。停車場則需要提高周轉效率,導入更多客流。過去的停車管理系統更像是一個計算器,計算車輛進出時間,繼而計算停車費用。
而能夠迅速找到距離最近、價格最合理的停車場,被認為是停車O2O最基本的信息匹配。譚龍看來,停車場最大的剛需在于支付,“你不一定有找停車場的需求,但支付是躲不掉的。”按照原來的做法,無論是車牌識別、紙張、發卡,無一例外,出口需要排隊交錢或者停車刷卡。ETCP的做法是不停車繳費,直接在app或者微信端扣除。
為了吸引停車場接受改造,ETCP開出了誘人的條件。一方面,免費給停車場提供停車設備和系統,免費維保,免費升級。譚龍舉例稱,一個兩進兩出的停車場5年下來可以節省上百萬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停車場的周轉率,減少停車場的擁堵。商業類停車場還能起到客戶導流和引流作用。
北京的大小停車場近2萬個,并不是每個停車場都是譚龍的目標。根據譚龍統計,符合ETCP接入的停車場只有不到2000家,而ETCP目前已經覆蓋了1200家停車場。其選擇的標準是,每次需要停車現場繳費,大部分為臨停停車場。
據譚龍透露,每個停車場的資金投入在10萬到20萬元不等。ETCP每個月的支出將近4000萬元,停車場的設備和系統投入占了一半。
盡管線下推廣的成本高昂,譚龍認為智慧停車作為入口級產品,前期的花銷能通過后期的運營覆蓋:一是停車費收傭金,這是千億級的市場,目前免費,但不代表一直免費;二是服務性收費,譬如車險、洗車、加油、違章查詢、車位預定、二手車交易等等,ETCP方面稱,這些功能在未來一到兩個季度內將陸續上線。
目前,ETCP的用戶超過百萬級,已進入全國8個城市,明年預計達到16到20個城市。下一步,ETCP打算與高速公路ETC用戶打通,這兩個使用場景都是同一撥車主,譚龍看來并非沒有這種可能。
“ETCP沒有競爭對手”
譚龍列出了從事智慧停車的四大要點:懂、懂停車場、懂資本、執行力很強。執行力強尤其被譚龍崇尚。
智慧停車的系統和設備,本身并沒有太多技術難題,而且這些設備在市場上已很成熟供應。“這個行業技術上沒有門檻,主要是考驗執行能力和運營能力。”譚龍說。他對一次與對手的面對面競爭印象深刻。曾經有客戶擔心,“你們公司倒了怎么辦”,恰巧有競爭對手同時在爭搶這位客戶。譚龍獲得對方信任的做法獨特粗暴:把銀行賬目攤在對方面前,“都是蓋了銀行公章的”。
如今,有了一定知名度的ETCP,終于不用為“公司倒了怎么辦”而苦惱。從今年11月中旬開始,ETCP吹響了補貼號角,譚龍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個月內,補貼給車主1億元。“只做一些短期的、區域性的補貼。”他認為停車這件事太剛性,不會因為不補貼就不停車,當前的補貼策略更多的是為了用戶傳播。
傳播的目的顯而易見:跑馬圈地。這個行業與諸如外賣等行業不同,停車領域圈住的地很難再被外來者“侵犯”。首先每家停車場客觀上,只能安裝一家公司的系統和設備,不能像外賣和打車,可以隨意接入不同公司的軟件;再者,ETCP對停車場進行免費改造升級,雙方簽有一定期限的限制條款,這個期限通常為5至10年。換句話而言,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停車場在這個期限內不能更換其它的設備。
這也是譚龍所說的“獨家性”,在短期內不會因為新公司的進入將其替換。從過去三年到現在,ETCP在系統研發方面已經投入了8000萬元。“任何一個公司要把我們取代,至少要兩倍到三倍的成本”。而目前的行業入局者,從體量和融資額度而言,都相對較小,“ETCP沒有競爭對手。”譚龍不止一次如此表示。
停車外來者被BAT哄搶
ETCP團隊的全職人員接近1000人,其中600人是來自于互聯網公司的地推人員。“ETCP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與停車場有關系的,唯一的關系就是我作為車主到停車場停車。”譚龍稱自己是“行業外來者”,他之前從事工業級的節能節電。
他之所以進入毫不相干的停車領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自身感受到的痛點。作為北京最早的一批高速公路ETC用戶,譚龍經常碰到停車排隊難題。他真正開始考慮將兩者嫁接是在2008年,不過當時停車矛盾沒有現在突出,停車費也便宜,電子支付尚未普及,“條件不成熟”;直到2011年,譚龍開始進行市場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停車O2O能否做成依然得不到數據的支撐。
“創業是從感性起步,然后逐步走向理性,先要有一些判斷,可能這些判斷還無法讓你足夠確信,這就需要市場的檢驗。”基于如此認識,譚龍決定在探索中嘗試。
探索的過程卻暗坑不斷。2012年8月份開始,譚龍這位外來者嘗試了各種商業模式和推廣路線。在參加創業家2012年年底克萊斯勒創業大賽中,譚龍獲得了第四名。當時采用的還是仿照高速公路ETC通道的發卡模式。這是當時的普遍做法,把卡貼在車上,然后在每個停車場安裝讀卡器。
經過市場檢驗,“我們確定這個模式完全行不通”。一是卡貼在車上,中間獲取用戶的環節太多,不如app簡便。二是容易受到各種問題的干擾,譬如汽車的膜對讀卡屏蔽,或者卡本身失效。三是于停車場而言,并不是每一輛車都貼了卡,通常還需要在旁邊安裝一個臨時取卡系統。這種做法增加了額外成本,用戶體驗不高,車牌識別將很好規避這些痛點。事實上,部分高速公路收費站的ETC通道也開始采用車牌識別進行收費。“用卡的模式就是不懂互聯網的做法。”譚龍說。
除了發卡方式,譚龍也對用戶方向進行了調整,從此前的住宅小區為用戶發展對象,轉變到臨停停車場。因為住宅小區的用戶缺乏流動性,無法帶來新用戶。這些都是未經實踐無法預知的坑。
2015年6月,轉折出現,ETCP宣布完成A輪5000萬美元融資,由源碼資本、SIG、易車網、經緯中國和商企界知名人士聯合投資。他也不再擔心遭到巨頭的“轟炸”。譚龍看來,ETCP已經積累了數千家停車場資源,即便巨頭進入,更多是通過投資并購,而不是自己直接去做。事實上,“國內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希望投資我們。”而譚龍所說大的互聯網公司包含了BAT,三家都曾在近期與他有過接洽,“下一輪基本上已經做完了。”這筆錢將達到上億美金。
“我們不會一起宣布掉,不宣布那么多。”譚龍的心理有些微妙,ETCP的A輪5000萬美元融資甚至也被他少說了一點。他擔心拿錢太多引起資本市場的恐懼,“不想讓資本市場覺得這個市場這么可怕,需要這么多錢。”
ETCP于2012年8月正式上線,2012年下半年拿到經緯天使輪,融資金額一千多萬人民幣。“其實那個時候我都看不懂,當你看懂了這個行業就跟你沒關系了。”一年半以前,譚龍將發卡模式變為拍照模式,“才真正看懂這個市場”。
“有些行業越往上面做,市場越窄;有些行業越往上面做,市場越大。”譚龍認為,他們屬于后者。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