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阿里)今年花在春晚、春節發紅包的錢肯定會打水漂。
他們是公關能力很強的團隊,一出現負面新聞,總能刪個精光,一旦馬云發言,總能發遍互聯網各個角落,即使不是馬云說的話,也能套出《馬云:XXXXX》這樣的標題。但公關能力再強,也掩蓋不了其在面對微信時,產品、運營層面的集體無意識慌張。
本來,能在春晚推廣產品,理應得到最佳的效果,但支付寶完全沒有利用這么好的機會。基本上,可以說他們腦子進屎了。
微信+春晚成功的關鍵點
要看看他們如何腦子進屎,我們不妨回顧去年微信是如何在春節利用春晚營銷的。
1、微信擁有數億用戶,基本上覆蓋每個年齡層。
2、微信的用戶與春晚的受眾交集多。
3、微信的規則是搖一搖領取紅包或給朋友發紅包。
4、春晚節目過程中定時定候提醒觀眾搖一搖領紅包。
5、領完搖一搖紅包,用戶回到各種群,互相發紅包,營銷結束。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營銷,成功的關鍵在于:
找到受眾重合度高的媒體
規則簡單,任何人都能一眼看懂
結合春節發紅包的傳統,形成營銷后的鏈式傳播
支付寶腦子里進了什么屎?
作為對比,看看支付寶錯在哪里,為什么早早就拿下了今年春晚的贊助商席位,把微信擠得只能與地方臺合作,到最后還是輸了紅包大戰。
1、好的營銷本應簡單粗暴
發紅包、搶紅包、搖一搖,這3個功能需要用規則來說明么?可能需要,但只需要用最簡單的文字,甚至,用最簡單的流程來引導。
好的營銷是:
1、用戶一眼就能看懂
2、然后為之興奮
3、進而自發傳播
4、最后形成網絡效應
微信的搖一搖就是如此。作為對比,我們來看一看對應「搖一搖」的「咻一咻」。以下是我在支付寶「咻一咻」功能里截取的規則說明,一共13屏:
我不打算詳細說明里面的規則,因為我根本沒心思去讀完如此冗長、排版不精美的文字。我想正常的用戶也是不可能看完的,看完的我相信也不想繼續玩。
這就好比,日程生活中,我們愿意用石頭剪刀布去做決定,而不是通過玩一局三國殺,因為前者規則簡單,基本上無需說明。
支付寶的「咻一咻」,在營銷的第一步「一眼看懂」就把用戶卡住了。
又比如,在春晚過程中力推的「五福」紅包,需要用戶通過「咻一咻」等手段獲得5種不同的紅包,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大紅包,這樣的規則不僅不好玩,反而讓用戶覺得「反正也拿不到幾個錢,規則這么復雜,不如回到微信搶紅包」。
這就是阿里花了幾個億去搞的營銷?請把這些錢投資給還在苦苦掙扎的創業公司。
2、直接從競爭對手切用戶效率極其低下
馬云一直眼紅微信,這是不爭的事實,從讓「來往」模仿微信,到讓一個支付工具硬生生添加社交功能,阿里巴巴從來不掩飾他們對騰訊、對社交關心的嫉妒。
于是,阿里巴巴想法設法將用戶從微信「搬到」阿里旗下的社交產品,而現在阿里的核心社交產品,就是支付寶。
就像周鴻祎搞 QQ 時,馬化騰毫不手軟地封殺360一樣,微信也毫不猶豫地封殺支付寶。最早時,微信禁止支付寶分享紅包到微信,后來,封殺相關的關鍵詞,現在,支付寶的產品經理自作聰明,發明了「紅包口令」這個競爭產物。
比如下圖里的支付寶「吱口令」,為了不被微信封殺,用了各種火星文。
產品經理以為很聰明,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本身就不會有好的效果,用簡單的漏斗模型可以看出,這種方式獲取到的用戶是極少的,這并不是你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躲過微信封殺能解決的。
你去別人家當著別人面明目張膽偷東西,幻象著別人不掃你出門,這是不可能的事。
直接去競爭對手的產品里切用戶是一件愚蠢的事,更好的做法是,發現用戶未被滿足的需求,并好好地滿足用戶,而不是耍小聰明。
如果這就是阿里花了幾個億去搞的營銷,請把這些錢投資給還在苦苦掙扎的創業公司。
3、商業需求 > 用戶需求
一個產品,首先應該滿足的是用戶需求,從而實現企業的商業需求。
這個邏輯聽似簡單,但在實現商業需求時,往往很多企業忘了什么是用戶需求。阿里巴巴又是一個好例子。
支付寶上一版本更新就將首屏的「紅包」功能鎖住。如下圖:
實際上,支付寶首屏的功能是可以定制的,長按圖標可以改變它的位置,也可以將其移除,因為每個人需要的功能不一樣。本身,這是很貼心的功能,但,為了達到阿里巴巴的商業需求,這一版本的支付寶把「紅包」功能鎖定,頗有「強迫參與」之意。
另一點,前面提到的「吱口令」是體驗極其糟糕的功能,需要用戶在兩個 app 之間跳轉,還要閱讀火星文,用戶的需求根本不是避開微信的屏蔽,而是領紅包,或者說過節開心一下,這完全是支付寶的需求,它把自身的需求,強加于用戶身上。
用戶是會用腳投票的。
如果這就是阿里花了幾個億去搞的營銷,請把這些錢投資給還在苦苦掙扎的創業公司。
4、先有社交,才有紅包
你為什么發紅包?因為過節了,這樣才有氣氛。
氣氛從哪里來?來自朋友之間互相發紅包。
阿里巴巴一直眼紅微信的社交價值,一直嘗試去模仿,卻忘了2個產品的地基是不一樣的。
微信天生是一個社交產品,社交中有交易,于是有了支付,社交中有喜慶氛圍,于是有了紅包。這些功能,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演化的。
支付寶天生是一個支付工具,支付中有關系,于是有了常用轉賬人。但我們從來不能在支付寶里感受到「喜慶氛圍」,因為它的過去和現在,都不是社交產品,支付工具無法演化出社交功能。
產品的功能從需求收集、迭代、演化中產生,而不是從企業戰略需求中幻化。
你不會因為你錢包里有錢,就給陌生人發紅包。但你會因為看到一年不見的親戚家小孩,就給他一封利是。先有了社交,才有紅包。這就是產品功能的演化。
如果這就是阿里花了幾個億去搞的營銷,請把這些錢投資給還在苦苦掙扎的創業公司。
5、棄天貓、淘寶,用支付寶
2015年春晚的受眾是誰?他們有多少人安裝了微信?
2016年春晚的受眾又是誰?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安裝了支付寶?
我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需要做過多的市場調研,隨便找幾個身邊不同年齡層的人問問就能知道。寫這篇文章時,我身邊的親戚手機里都有微信,都沒有支付寶。
2015年春晚微信的營銷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因為規則簡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看春晚的人,基本上手機都安裝了微信,他們能立即掏出手機搖一搖。
但是,2016年看春晚的人,有多少人之前就安裝了支付寶?有多少人會為了那么復雜的紅包規則費幾十 MB 流量安裝支付寶,然后進行實名認證?
更好的做法是,讓淘寶上春晚,讓用戶去淘寶里搶紅包(或做更合適的營銷),而不是支付寶。原因很簡單,10個人里可能有10個安裝了微信,有8個人手機安裝了淘寶,但安裝了支付寶的,可能只有3個。
如果這就是阿里花了幾個億去搞的營銷,請把這些錢投資給還在苦苦掙扎的創業公司。
6、文案不用心
不管是「咻一咻」的「咻」字還是「吱口令」的「吱」字,都不是常用字。在營銷傳播中使用生僻字(雖然還未到特別生僻的程度),效果從來不會好,相比起「搖一搖」,你認為哪個打字更方便?到最后「咻一咻」可能會傳播成「xiu 一 xiu」,「吱口令」會被傳播成「zhi口令」,這樣的傳播,難道是支付寶想要的?
如果這就是阿里花了幾個億去搞的營銷,請把這些錢投資給還在苦苦掙扎的創業公司。
拿了紅包,回到微信
支付寶這次春晚營銷做得相當失敗,從一開始就失敗了。
一家公司天天想著競爭對手做什么,然后去效仿、去生切用戶、亂花錢營銷,而不是去發掘用戶還有哪些需求未被滿足,這樣的公司,除了有錢任性之外,找不到別的原因來解釋。
用戶可能今晚會買賬,去支付寶搶紅包,但搶完后,該聊天還是會回到微信,該發紅包給朋友,還會用微信群,該炫耀家鄉美食,還是會發朋友圈。
說真的,支付寶的同學,有那么多錢搞營銷,不如給我發個紅包吧,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你們說真話的。其他人,如果覺得有收益,也歡迎給我發紅包過年。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