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少人不滿意“眼前的茍且”,想去追尋“詩與遠方”。
可真正有勇氣辭職看世界的,畢竟是少數。
嘉興有一對年輕夫妻,因為孩子的出生,“無心插柳”成了別人眼里羨慕的一家——他們停掉工作,用僅有的積蓄買了輛房車,在孩子14個月大時,一家三口就開始出門“看世界”。
如今,孩子已經2歲半,他們也跑了全國13個省,前段時間還到東南亞跑了一圈。
這樣真的好嗎?“我們只希望孩子‘玩’著長大,陪伴是最好的愛,旅行是最好的課堂。”他們說。
那么,“在路上”長大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樣嗎?看上去生活更能自理,懂得分享。
花光大部分積蓄買了輛房車() 他們想讓孩子“玩”著長大
昨天下午,在嘉興市紫竹名苑小區,錢報記者看到了這輛“傳說”中的房車,還有這“有個性”的一家人。
沈先生37歲,杭州人,方女士32歲,安徽人。兩人來嘉興十多年了,之前做服裝生意。
這輛白色國產房車,方女士親昵地叫它“大白”,她說,這是他們移動的家。
恩寶2歲半了,一點都不怕生,還高興地帶我參觀,顯然,他很喜歡待在車上。
“大白”高3米、長6米,小小的車身內藏著廚房、餐廳、臥室和衛生間,還有冰箱、電視、卡斯爐、電飯煲等電器,“除了沒有洗衣機,房車實現了現代生活所需的所有功能。”沈先生就像在介紹另一個“家人”。車上有70升的水箱,供做飯洗澡;頂部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能源。
這輛房車購置于2014年6月20日,在恩寶9個月大時,裸車價25萬元,當時花光了兩人大部分的積蓄。
“其實也是一時興起,無意中在網上看到貴州一家人開房車旅行,也想帶恩寶出門玩。”沈先生說,很多想法想到就去做了,考慮太周全就出不了門。
為何要帶這么小的孩子去“看世界”?
沈先生說,他和老婆都在單親家庭長大,雙方老人都不在嘉興,只能自己帶孩子,服裝生意太忙,所以孩子出生后,兩人只得關了店,做全職奶爸奶媽。
“我們覺得陪伴和愛是錢買不來的,尤其0~3歲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我們愿意用3年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讓他玩著長大。”方女士說,陪伴是最好的愛,旅行是最好的課堂,就想讓孩子出去多看看,有個快樂的童年。
看似高大上的旅行其實是窮游 順帶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
沒了收入來源,將來靠什么支撐旅行費用?
“網上有人說我們是‘富二代’,事實上,結婚、房子、車子的錢,都是我們自己掙的。”方女士說,買了房車后,積蓄實際已所剩無幾。
他們試著在景區附近賣奶茶,南湖景區、蘇州樂園都試過,不過生意一般。
剛開始,他們就跑近的地方,蘇州、千島湖、天目山等地,還回過方女士在安徽的老家。
在恩寶14個月大時,一家人到廣東、廣西轉了一圈,用了3個多月。之后,一家人不在旅行,就是在旅行的路上。
“沒想到,恩寶很適應在路上的感覺,只有餓了、困了才會鬧,其他時間非常好帶,而且他也越來越喜歡這種生活。”方女士說。
后來,他們找到了“生錢之道”:幫朋友代購各地的土特產,“一開始幫朋友帶,沒想到后來生意還挺好。”
去年3月,他們用3個多月跑了一趟云貴川,“到了瀘沽湖、香格里拉這樣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一般會停下來住一段時間,感受當地人的生活。”
今年1月,一家人把車開出了國門,經云南到老撾、泰國,剛回嘉興不久。
這樣出門,花銷大嗎?“其實我們是窮游,每個月花費四五千元左右。用電用水都很省,自己做飯,主要費用是油費。”沈先生說,在車上待久了,會養成節約的習慣,“如果在一個地方多住幾天,錢會花得更少。”
孩子在旅途中成長了很多 這是最大的收獲
最讓小夫妻開心的,是恩寶在旅途中的成長。
方女士通過微博“玲距離分享”記錄了旅行的點滴,“恩寶第一次到國外,第一次乘摩托車,第一次泡溫泉,第一次下海,第一次吃KFC,第一次說‘薩瓦迪卡
起初,恩寶很怕生,見陌生人要躲在父母身后,現在他很外向,會主動和人打招呼。
恩寶現在2歲半,但自理能力很強,他自己刷牙、吃飯,一個人睡小床,還會幫父母洗衣、洗碗、摘菜,已然是個暖心小幫手。
最重要的是,恩寶學會了感恩和分享。“我們這一路,遇到了很多好心人,他們邀請我們去家里做客、洗澡,給我們送粥飯、水果,小朋友還會給恩寶送禮物,所以恩寶現在也懂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吃的、玩具,會對幫助他的人說‘謝謝’,這些都是旅行中學到的。”方女士說。
“掙錢的機會以后還有很多,但小朋友關鍵的開始三年,錯過就錯過了,旅行讓他成長了很多,養成了好的性格、脾氣和習慣,這是最大的收獲。
下一站,他們打算去北方,看看大草原。在恩寶上幼兒園前,他們想把中國跑一遍。更多行業調研信息報告請關注微信 ,每天及時分享各行業的相關信息,點擊微信搜索就能關注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