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繳存結余大幅增長,使用率卻低
以北京為例,去年北京繳存1297.39億元,同比增長13.8%,當年繳存人提走了920.62億元,占當年繳存額的比例為71%。值得關注的是,《北京住房公積金2015年年度報告》也顯示,2015年北京地區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848.86億元,涉及住房101367套。也就是說,惠及的房貸人數只有10萬余人,而北京實際繳費職工達651.58萬人,當年的使用比例僅占繳存職工的1.5%左右。
是什么原因導致公積金如此之低的使用比例
這樣說也是有根據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年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為1454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9%。在繳存人數上,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占60.16%,遠遠超過“半壁江山”。
很多民企不給職工繳住房公積金,違法嗎?
與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相反,民企職工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卻低得可憐。數據顯示,2015年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僅占全年總額的19.07%。
除了收入不穩定、管理不規范等原因以外,民企不繳存住房公積金跟民企的生產經營狀況密切相關。
2016年初以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月持續顯著回落。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已由去年的10.1%下降到2.8%。
為了減輕企業壓力,今年上半年,已經有政策明確,對于一些經營困難企業,可以緩繳、降低繳納比例、暫停繳納住房公積金。
記者采訪得知,當前的“五險一金”就相當于職工工資的40%左右,其中住房公積金的比重約12%,因此,階段性適當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當然可以減輕企業負擔。
住房公積金加大收入分配不公?
住房公積金作為中國新住房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是構建中國住房保障體系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是住房保障的關鍵金融支持手段,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住房金融制度。
但是,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張鑫并不認為自己是高收入者。她告訴記者,她目前的級別是正處級,但是每個月的工資僅有8000元。除了供養一家老小,每個月剩不下幾個錢,對她而言,住房公積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盡管如此,和收入更低的大多數民營企業職工相比,張鑫是幸運的,畢竟在事業單位,工資旱澇保收。因此,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住房公積金覆蓋率低以及由此導致的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
取消住房公積金可行嗎?
現實的問題是,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很多民企存在經營和生存壓力,已經無力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8月5日發布的《中國勞動力成本問題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的勞動力成本近年來有所上升,其中增長最快的是住房公積金,而且住房公積金主要在壟斷行業和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行業和普通職工卻沒有平等受益,由此進一步帶來收入分配不公。因此,該報告建議“取消顯著增長而又帶來分配不公的住房公積金制度”。
對這一提法和觀點蘇海南也表示贊同:“當初設計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實施的結果是收入高的或中等以上的、有房的有,收入低的、沒房的,反而沒有,進而擴大了收入和財產分配不公的差距,不如結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合理提高各類員工特別是低收入員工工資水平的基礎上取消。”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