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5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涵蓋了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檢驗與標準、政策與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與往年相比,2015年全國海水利用有哪些變化,呈現出什么特點,還有哪些因素制約著海水利用產業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國家海洋局天津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有關負責人,請他們進行相關解讀。
海水利用產業有新進展
2015年,海水利用產業進一步得到推進,全年實現增加值14億元,同比增長7.8%。沿海各地不斷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正在建設海水利用創新及產業化基地,中小型海水淡化關鍵裝備、濃海水綜合利用產業化技術等取得突破。新發布標準13項,包括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0項。
: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個,產水規模為100.88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31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6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4個。
海水直接利用:2015年海水冷卻技術在我國沿海火電、核電、石化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年利用海水量穩步增長。截至2015年年底,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為1125.66億噸,其中2015年新增用量116.66億噸。
海水化學資源利用:除海水制鹽外,我國海水提鉀、提鎂、提溴等也發展較快,產品主要包括溴素、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鎂。其中,在濃海水綜合利用及產品高值化產業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全國日產規模首次超百萬噸
2015年海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總規模與2014年相比有所擴大,2015年總規模為100.88萬噸/日,新增規模6.662萬噸/日。
對于近年來我國工程規模不斷增長的原因,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得到國家高度關注和支持,沿海和地方有關部門推動海水利用工作的意識更加主動,福建、天津、青島出臺了專門的規劃和政策推動海水利用技術創新。推動海水利用產業發展的舉措更為具體,效果顯著。
例如,一些工業園區開展了淡化水與企業用戶點對點的供水,還有的地方采取了海水淡化和自來水公司一體化運營的模式,進行自來水和淡化水的混合應用。同時,海水淡化規模的提升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沿海產業結構調整、用水需求密切相關。
《報告》顯示,我國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產水成本每噸5元~8元。該負責人說:“海水淡化水的成本主要包括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降低淡化水價格,一方面要靠技術進步,另一方面要靠政策支持。例如,浙江省海水淡化用電是按照農業用電標準收取電價的。”
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制約因素
截至2015年年底,水用于工業用水的工程規模占總工程規模的67.14%。用于居民生活用水的工程規模占總工程規模的32.84%。用于綠化等其他用水的工程規模占總工程規模的0.02%。
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目前制約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原因有4點:一是海水淡化水價格偏高,跟自來水水價相比競爭力不強。二是我國海水淡化自主創新能力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當前,我國很多海水淡化關鍵的技術和設備還依賴進口,研制的關鍵技術、裝備、設備以及首臺套示范工程難以落地。三是海水利用的管理機制和政策還有待完善,特別是海水淡化水納入水資源配置體系政策機制還有待完善。四是社會公眾對海水淡化水的認識還不夠,對淡化水作為戰略性水源的認識還不到位。
據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近年來得到了較大發展。目前,我國在河北、浙江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萬噸級海水淡化工程。但是與國際前沿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在基礎研究方面還相對薄弱,整體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比如在高性能材料、節能工藝、專用藥劑、關鍵設備,大型海水淡化系統集成方面還存在差距。
“下一步要持續開展海水利用關鍵技術的攻關,開展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的技術研發。同時,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進一步推進海水示范工程建設,特別是通過海水利用示范工程建設對我國自有技術進行驗證,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國產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水平和國際競爭力。”該負責人說。
多舉措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
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負責人表示,國家海洋局將從6方面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一是編制發展規劃。近期,根據我國海水利用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國家海洋局聯合國家相關部門,組織專家正在編制我國“十三五”海水利用規劃,堅持創新驅動、統籌協調,擴大海水利用規模。
二是推動海水淡化水納入水資源整體配置體系。2015年,大連、天津、廈門開展了有關海水淡化水納入水資源配置體系試點工作。今年,正在沿海11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開展試點研究,指導海水淡化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拓寬財政投入渠道。海水淡化技術已納入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海洋局將組織相關科研力量,積極爭取承擔科研項目,使海水淡化技術有所提升。
四是完善標準體系。國家海洋局將圍繞產業發展需求,著力從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安全供給及產業發展等方面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水質標準,以及海水淡化能耗、限值、關鍵裝備、材料、系統設計和運行監測等方面的國家與行業標準和制度,從而更好地引導海水利用產業發展。
五是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導向,通過編制科普讀物,利用報刊網絡等媒體,深入開展海水淡化技術的科普宣傳,使公眾對海水淡化有客觀、科學的認識,從而消除疑慮。
六是繼續開展國際合作。今后5年,我國將利用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中非合作論壇以及亞太脫鹽協會已經形成的合作平臺和機制,通過召開學術會議、開展培訓,進一步夯實國際合作,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同時推動我國自主的海水利用技術裝備走出國門。更多最新調查報告,市場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分析報告,行業報告,市場調研報告,調查報告,發展前景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