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高峰論壇于11月2日在上海舉行,工信部黨組成員金書波在會議上表示,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多措并舉,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科學、健康、持續地發展。后期將發布《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研究并制定《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另外,工博會近期也如火如荼的召開,會上也發布了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制度。業內人士表示,機器人產業相關政策有助于產業發展以及龍頭公司的脫穎而出;接下來產業基金等具體支持政策可期,產業有望開啟新一輪的并購重組行情,萬億市場起舞在即。
一攬子產業政策望落地機器人發展望進入快車道
在2016國際檢測認證高峰論壇上,金書波指出,當前社會各界對發展機器人熱度不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21.7%;今年1-9月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產量達到5.09萬臺,同比增長30.8%,比去年全年增長率高出約9個百分點,年均增速將遠高于全國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仍然存在著諸多新問題、新動向。一是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雖有所突破,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二是部分自主品牌產品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三是各地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但低水平重復建設隱憂顯現;四是本土龍頭企業正在崛起,但“小、散、弱”問題仍未根本改變;五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已經建立,但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仍待健全等。
金書波強調,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多措并舉,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科學、健康、持續地發展,一是發布《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引導地方政府理性發展機器人產業;二是加快培育龍頭企業;三是加快組建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四是建立完善標準和認證體系;五是加強人才培養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六是研究制定《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搭建各部門精準施策平臺。
無獨有偶,在之前的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是整體框架,下一步會落實各個領域的子領域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對如何落實“兩突破”將做出相應的部署,對機器人質量可靠性等方面會有相關的政策,預計今年年底應該會有一些相應的政策陸續出臺。
今年4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財政部在關于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中表示,“十三五”期間聚焦“兩突破”、“三提升”,即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全產業鏈競爭能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另外,據之前媒體報道,下一步國家將出臺一些具體措施,支持真正有實力的好企業實施并購重組、對外合作。從工信部的角度,也會有更具體的重點區域發展指導,加強園區建設和企業發展引導。“政策都是輔助的,旨在創造良好環境和引導,產業的發展還是要交給市場。”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調查,目前全國規模以上機器人企業達到800多家,各地在建園區有42個,地方出臺的支持政策達到77項。“散亂”的產業現狀已成為阻礙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工博會中國本土機器人品牌崛起標準檢測認證制度誕生
在近期舉行的工博會上,沈陽新松機器人、廣州數控、南京埃斯頓、埃夫特、新時代、李群等本土機器人廠商,則在上演自主品牌的崛起。
在新松機器人展臺新品發布現場,同樣看到了人山人海的盛況。其首發的具有主動視覺系統的智能柔性7軸輕載復合機器人和雙臂協作機器人,不僅填補國內同類型機器人空白,也是行業的首次突破。其中,雙臂協作機器人擁有14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體化中空伺服驅動單元,榮獲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重磅獎項—工業設計金獎。
南京埃斯頓機器人有限公司則推出了鈑金柔性智能制造生產線,生產線由智能倉儲、激光切割、鈑金折彎、打磨、裝配、視覺抓取、包裝及遠程監控等單元組成。該智能產線可以按照不同企業要求,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現代工業智能制造技術,實現一條產線生產多種產品,可以對產品的數量和型號進行定制化生產。
除了本土機器人廠商,本土系統集成商也紛紛亮相。其中,蘇州賽騰精密電子有限公司現場演示了充電寶全自動生產線。記者看到,此線體是一條全自動上料、組裝、測試和包裝生產線,由13套工作站整合組成,可應用于電子產品全自動無人化生產。
此外,上海德梅柯汽車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展示的是國內首臺自主研發具有知識產權的智能高節拍輸送系統Small Pallet。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系統可應用于車身分總成自動焊接生產線,可以快速適配不同車身零件。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副總裁楊躒表示,和往屆工博會相比,本屆工博會參展機器人廠商明顯增多,生態布局更加豐富,同時也開始體現出產品布局的差異性。面對未來更為廣闊的機器人市場需求,本土企業仍需要選準定位,在差異化研發方面要下定決心,基于自身資源,強化原創投入。
另外,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的建立在工博會期間實現了一大跨越。11月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向社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認證(CR)”標志,同時頒發首批中國機器人產品認證證書。
首批獲頒中國機器人產品認證證書的企業有19家,包括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頓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海棠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沃迪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同時獲得“工業機器人企業”和“家用/商用服務機器人企業”兩塊牌子。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中國機器人認證(CR)”標志的發布標志著中國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取得實質性進展,也預示著技術標準、質量規范、章程制度,將在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世界知名品牌ABB、庫卡、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和中國品牌機器人,同臺炫技炫酷,上演機器人“爭霸賽”。
王鵬認為,對國內企業而言,目前的解決方案在成熟度、適用性上都有差異,有些甚至是將過去的信息化、自動化方案改頭換面,因此,有必要設置更多的示范項目,通過項目的示范去推動變革。
“通過標準提升技術,通過檢測規范市場,通過認證對標國際。”作為全球機器人最大市場,為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多部委正聯動推進建立我國機器人產業標準、檢測認證體系,首批機器人認證項目已經啟動,并將于近期正式發布認證標志和首批獲證企業情況。
11月2日下午,“中國制造、智造上海”上海先進制造業投資推介會在工博會上舉行。在推介會現場,上海與有關企業簽署了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等四大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13億元。
11月1日開幕的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工業4.0方案提供商同臺競技,共同勾勒未來智能工廠的藍圖。
從日前舉行的“2016常州·長三角智造峰會暨高工機器人產業洽談會”上獲悉,國產品牌二代機器人即將推向市場。中國企業將與國際一線品牌ABB、發那科、安川等,在二代機器人領域同臺競技。
為推進我國手術機器人產業發展,29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與國家衛計委規劃司在北京聯合召開了手術機器人產業發展研討會。
工信部日前就《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公開征集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將按照規范條件,組織對申請公告的工業機器人企業進行核查,對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予以公示。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