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熱潮,已經蔓延到各個行業,移動購物、移動支付、移動理財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受到沖擊: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一直占據移動端支付的市場;點對點的P2P網貸,作為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如今也開始加入“移動”大軍,吸引了不少商家入局。
20日,一款名叫“兢業貸”的網絡理財融資服務平臺上線。這款隸屬于上海兢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平臺,同步上線了移動端APP.
“兢業貸”聯合創始人耿歡歡說,“兢業貸”創立了“中介到中介”的I2I模式,打破了傳統的P2P“個人對個人”的模式,在融資項目、渠道、組織架構等方面都有突破。中介公司或者個人加盟平臺后,向平臺提供有借款需求的客戶資源,平臺為這批客戶提供信息對接。對接成功后,平臺按評估資金向中介公司、個人發放一定比例的傭金。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錢海利說,今年以來,網貸行業發展迅猛,但上千家P2P網貸平臺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同質化競爭,已經開始進入淘汰期,未來只有更加垂直、細分、專業和創新,才有望探索出新藍海。
“目前,我國的P2P網貸行業在機構數量和交易金額等方面都初具規模”,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在保證借貸安全的前提下,P2P網絡借貸服務,可以幫助閑散資金投資理財,并使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等資金需求群體受益。”
互聯網金融創新日新月異,為百姓投資、小微企業融資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隨之而來的風險和隱患也值得警惕,一些企業在風險控制上做了不同的嘗試。耿歡歡說,在項目篩選審核上,“兢業貸”成立了專業的風險審核評估團隊,通過線下審查借款人的信息資料,考察其信用背景確認其借款資格;一旦借款人失聯或者由于資金周轉問題難以兌現借款承諾,平臺將拍賣其抵押物補償投資人損失。
在杭州,支付寶,浙江網商銀行等互聯網金融平臺、企業的出現,使得互聯網金融產業鏈的群聚效應開始顯現。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是否具有生命力,還要看市場運行怎么樣。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等十個部門共同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走出了監管“盲區”。在這個監管框架下,今后該行業還將出現更多創新。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