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于7月1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買入公司股份5.5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0%。公告顯示,本次買入前,前海人壽未持有萬科A的股份,本次買入后,前海人壽持有萬科A5.53億股。
盡管前海人壽背后有寶能集團做后盾,但從前海本身來講,仍然為一家險資企業。從當前市場特征來看,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險資有可能會繼續頻繁舉牌房企,繼續影響中國房地產市場格局。
其實,險資舉牌房企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去年以來,萬科、金地、金融街、佳兆業、華業集團、碧桂園等房企被險資資本大鱷舉牌或收購股權的事件備受市場關注。而至今年,房企被險資舉牌的現象不減反增。險資盯上的目標不只是萬科、金地、金融街,甚至傳統地產巨頭“招保萬金”悉數被險資買入,而且數量巨大。市場格局在險資的幕后操作下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以金地為例,截至去年9月底,金地集團的第一大股東為生命人壽,在去年三季度繼續增持了金地集團至29.9%,逼近要約收購線。安邦保險緊隨其后增持了1億股,持股比例也提升至18.83%。以生命人壽和安邦保險為首的險資對金地集團的持股已高達55%,高度控盤;今年4月1日,中國平安入股碧桂園,共斥資62.95億港元持股9.9%,成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截至今年7月10日,前海人壽買入萬科A5.53億股,占到萬科總股本的5%。
此外,據Wind數據統計,133家A股房企中,被險資進入前十大股東的房企為23家,占比達到17%。其中,中國人保入股5家房企,安邦保險入股4家,中國人壽入股3家,生命人壽入股2家。市場格局或因為險資頻繁舉牌房企而發生變化。
從險資頻繁舉牌房企或收購房企股權的市場背景來看,當前,股市遭遇連續大跌,即使出現階段性反彈,房企市值也仍然處于階段性低估階段,甚至有的企業股價偏低、破凈。而此時,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中,符合資本大鱷舉牌條件的房企不在少數。同時,房地產市場四輪“救市”政策出臺,樓市正處于復蘇階段,險資預判未來1~2年市場肯定還是趨好的,房企的業績也會逐漸好轉,此時“抄底”房企有直接財務投資的獲利的目的,這是險資看中并投資房企的最直接原因。
而從今年下半年樓市發展趨勢來看,截止到目前,大部分城市樓市限購政策已取消、央行已經有四次降息三次降準落地,“3·30新政”也在鼓勵改善型需求入市,樓市在下半年勢必會出現反彈,甚至年底出現翹尾行情。也就是說,在多重利好因素影響下,樓市短期內也會如險資判斷那樣逐漸出現成交量復蘇和好轉的行情。從市場時機的角度來看,樓市政策層面短期利好頻出,成為資本市場險資舉牌房企、改變市場格局的機會。
從未來中國經濟基本面與貨幣政策表現來看,預計2015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7%左右,國內經濟仍然處于“觸底”階段,經濟改革與結構調整還在持續。受宏觀經濟改革、經濟觸底階段等因素的影響,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仍將以鼓勵住房消費為基調,不會因為當前短期內政策利好、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樓市基本面已經有明確好轉而改變。此時,股市恰好處于連續性下跌,房企市值處于相對低估的階段,對于險資來講,部分股權分散,市值也相對低估的房企仍將繼續成為其舉牌關注的對象。因此,從市場時機的角度來看,未來一段時期內還會有更多的房企被險資舉牌,尤其是針對股權相對分散、相對比較容易切入的房企來講,或許會再度成為被險資舉牌的對象。
而對于這些被舉牌的房企來講,險資舉牌對房企自身經營管理可能會帶來一些挑戰,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為險資成為大股東后出現管理層的變革,短期內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但是,這些畢竟是暫時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險資的介入對于房企來講也帶來一定的機會,一定程度上也會引起市場格局的變化。
從實際影響力與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講,險資舉牌房企之后尤其是成為大股東之后,對于被舉牌的房企的影響力會逐漸加大,險資的介入有可能會使一部分房企擁有相對充裕的資金,并且資金成本上遠遠低于同行,這些房企也可能因此插上新一輪規模化擴張的翅膀,形成“強者恒強,大者恒大”的局面。市場格局有可能會重新改寫,加速當前市場重新洗牌的進程。
我認為,就目前險資企業資金投向來看,大多數險資企業都有進軍養老地產的計劃,或者已經開始在養老地產領域布局。當前,險資企業舉牌房企,盡管不會馬上形成險資與房企的開發養老地產的戰略聯盟,但是,險資對于被舉牌的房企的影響力會逐漸增加。因此,不排除今后險資會利用房企在房地產領域的優勢開展養老地產市場的布局工作,謀求未來健康養生行業的霸主地位,重新洗牌養老產業市場,改寫養老地產領域的市場格局。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