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舉牌潮所引發的市場效應及行業爭議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中暗含著的成本收益錯配和利差損等風險是被“詬病”的關鍵。

就在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頻繁舉牌上市公司,并引起輿論沸騰的同時,監管的靴子已悄然臨近。保監會近日發文指出,將對不符合相關流動性風險的險企做資產配置風險排查,并將對公司資產負債管理和壓力測試情況進行審慎性評估,并視情況采取監管措施。
事實上,關于險資舉牌潮所引發的市場效應及行業爭議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中暗含著的成本收益錯配和利差損等風險正是被“詬病”的關鍵。
險企需開展資產配置壓力測試
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的頻繁舉牌一事已引起有關部門警惕。12月11日,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并劍指新形勢下保險公司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在上述文件中,保監會雖未明確指向近期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的操作,但重點強調的當前保險投資的成本收益錯配風險、期限錯配風險、流動性風險,均與舉牌的 資金來源有較大的相關性。“保險公司本身是經營風險的機構,資產負債管理和資產配置對公司經營影響較大。”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但當前,一些保險公司的 部分負債端業務呈現期限短、成本高的特征,如果這部分資金集中投資于股權、不動產等變現能力較差的資產,易產生流動性風險。針對這一情況,《通知》針對重 點保險公司,要求其進行規定情景下的資產配置壓力測試,評估對資產收益率、現金流和償付能力的影響。其中包括設定標準,劃定需要提交壓力測試報告的公司范 圍;規定壓力測試報告的內容;加強審慎性評估和后續監管三個部分。
記者了解到,“壓力測試報告”將包括對相關賬戶資產 負債結構和比例的描述,以及公司制定的相關保險業務發展計劃和資產配置計劃;相關賬戶預期現金流、平均持有期、成本收益情況,以及缺口和比率情況等,同時 根據宏觀經濟、金融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情況,設定資產配置壓力測試情形,分析單因素變動情形下,對公司當期資產收益率、利潤、凈資產、凈現金流和償付能力 充足率的影響。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相關產品數量占比等硬性指標外,監管部門還提出了針對股市漲跌和利率下行帶來的市場性因素的預測。
就在保監會發布《通知》同日,一份《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結束征求意見。在這 份向各壽險公司內部下發的文件提出,保險公司銷售高現價產品的,應保持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若低于兩者任一指 標,應立即停止銷售高現價產品。——這也被解讀為對于保險產品端的嚴格把控。事實上,高現價保單與險資舉牌的資金來源亦十分密切。
短期內“舉牌熱”或難降溫
在險資頻頻通過二級市場舉牌增持上市公司的當下,保監會“組合拳”被認為旨在為其“降溫”。
那么,監管部門此次政策的出臺,能否減速險資舉牌?業內人士認為,在保費結構、成本考量等因素的疊加下,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股依然很可能會成為險企的首選配置目標。而具備房地產行業的相關投資背景、有機會獲得大股東身份等,也成為保險公司難以割舍地產上市公司的原因。
不過(guo),長遠(yuan)來(lai)看,嚴格監管(guan)終歸會發生作用。即(ji)將正(zheng)式實(shi)施的(de)“償(chang)二(er)代(dai)(dai)”或成(cheng)為(wei)重要(yao)轉折點(dian)。記者了(le)解(jie)到,已經籌備3年的(de)“償(chang)二(er)代(dai)(dai)”目前正(zheng)在(zai)過(guo)渡期(qi),未(wei)來(lai)2年 內有望正(zheng)式實(shi)施。在(zai)償(chang)二(er)代(dai)(dai)體(ti)系(xi)下(xia),保險公司(si)投資股市對資本(ben)的(de)占用將大(da)大(da)提高,比償(chang)一代(dai)(dai)提高約(yue)3倍。“未(wei)來(lai)實(shi)施了(le)償(chang)二(er)代(dai)(dai)之后(hou),險企的(de)股票投資也許不會像現在(zai) 這(zhe)么(me)張(zhang)揚(yang)。”有保險業內人士表示,“而中(zhong)小型(xing)保險公司(si)將面臨更大(da)的(de)資本(ben)壓(ya)力,將不得不在(zai)產(chan)品(pin)調整、資產(chan)配置和資本(ben)補充(chong)等(deng)方(fang)面進行更多的(de)功課。”
煤炭行業20項專利項目榮獲第
廣東廣州釋放約12.5億填埋場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