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前世今生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掛牌在即,但籌備工作一直是好事多磨,歷經2年時間才終于修成正果。最早的籌備工作可以追溯到2014年3月份,當時坊間既有央行要組建“協會”的消息,亦有業內人士稱收到“協會”發起人的邀請函。
時間行至2014年4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由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支付清算協會、證監會等牽頭組建“協會”,而先期籌備工作是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屬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具體來承辦。據了解,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于2014年3月26日,與“協會”上馬組建的時間幾乎一致,其會員單位涵蓋銀行、券商、綜合性金融集團、互聯網公司、支付清算、P2P網貸平臺等多個領域的75家機構。業內分析認為,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的設立實際上是在為組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鋪路,很大的可能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本來“協會”正式掛牌時間預期在2015年年初,與《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的出臺時間相吻合。但由于2015年初曾上報高層的《意見》被要求重修,因此該協會的籌備掛牌時間表也由原定的2015年推遲至今年年初。根據最新的消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最快在春節前后正式掛牌,而且這一消息目前已經得到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的證實。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定位
目前來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別于當前零散的地方行業協會、民間協會,具有標準的官方背景,定位層級更高,也將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發揮巨大作用。不過,“協會”身份具體如何定位,在監管框架內如何分工,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明。按照籌備方案,“協會”與未來或將成立的網貸、眾籌等互金子行業協會不構成沖突,而具體到子行業的自律、監管事宜,仍將由相對應的行業協會和監管部門承擔。
能夠明確的是,“協會”的設立正是《意見》所勾勒行業監管組成的一部分,將承擔管理規章、行業標準制定等工作,側重點可能更多的是在自律管理上。根據《意見》,互聯網金融各子行業的監管分工實際上是明確的,例如互聯網支付業務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股權眾籌融資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而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大體定位上除了制訂經營管理規則和行業標準,推動機構之間的業務交流和信息共享以外,還要明確自律懲戒機制,提高行業規則和標準的約束力,強化守法、誠信、自律意識,樹立從業機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正面形象,營造誠信規范發展的良好氛圍。
央行原副行長李東榮有望出任“協會”第一任會長
“協會”第一任會長人選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消息稱央行原副行長李東榮有望出任會長一職。去年以來,李東榮多次開展互聯網金融調研并就互聯網金融發展發表觀點。2014年“兩會”期間,李東榮曾公開表態稱,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要發揮它的正面作用,規范發展,并表示央行支持新生事物的發展。在監管傾向上,李東榮似乎也曾表達對新生事物予以“保留觀察”的態度。其在公開表態中稱,要尊重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對新生事物保留觀察窗口,要注重加強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創造公平有序競爭環境,以創新促發展,以規范防風險。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入會標準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入會標準是怎樣的,目前也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明。不過業界有一個流傳較廣的版本,即入會的四大門檻:第一,從業人員中必須有3人以上在銀行做過5年風控;第二,公司要具備自有資金;第三,公司注冊資金要達到1000萬,凈資產超過500萬;第四,公司技術人員必須通過公安部的二級安全認證。該入會標準目前還沒有得到相關證實,具體情況還有待官方進一步披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