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時期,昆明如何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昨日,2016年“昆明市領導干部培訓日”專題講座第3講暨國家金融與發展(昆明)國際峰會“金融大講堂”開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就《“十三五”時期的金融改革》做主題演講。
市委常委常樹奇主持講座并提出,要密切協調配合和正確處理防范金融風險和支持經濟發展的關系,積極幫助金融機構解決實際困難,齊心協力推動昆明經濟快速發展,為建設區域性國際金融服務中心貢獻智慧和力量。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是‘十三五’規劃對金融業改革和發展的總要求。首先縝密分析‘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趨勢;然后根據金融業的發展規律,確定金融業改革和發展規劃。”李揚分析,發展資本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金融要發揮助力投資的基本作用,建立長期信用機構,“要推動產融結合,鼓勵實體企業以多種形式辦金融。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完善城鎮化建設融資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
李揚說,在經濟結構、技術條件沒有明顯改善的條件下,資源安全供給、環境質量、溫室氣體減排等約束強化,將壓縮經濟增長空間。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過多等逐漸凸顯,都對經濟增長形成了制約。新常態對金融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李揚看來,金融要能支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有效運用和發展金融風險管理工具,有效處置因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及經濟結構調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等)引致的不良資產;加強金融宏觀審慎政策體系建設,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協調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此外,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提供基準;支持創業、創新;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也是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具體到金融改革舉措,主要有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從而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提供一個標準;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為實體經濟提供“試錯”和“選擇”機制,便利生產要素充足。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