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打車應用滴滴出行自上月起已經在數個城市上調服務價格,此舉意味著中國打車市場的燒錢大戰或將降溫。
滴滴出行據稱擁有中國打車市場80%的份額,該公司自去年起與美國競爭對手Uber打起了昂貴的價格戰。也正是去年,作為打車應用鼻祖的Uber展開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具體行動。
出手大方的補貼,有時甚至是打車費用的三倍,使得不久之前兩家公司所收取的打車費用比普通出租車還要便宜。
不過,滴滴出行似乎有意要保存實力,節約“彈藥”,從上個月開始,滴滴出行在數個城市的服務費用上漲了三分之一,而部分司機也證實,他們的補貼也被砍掉了同樣的比例。
滴滴出行并沒有就提價問題發布正式的聲明,但其在上周五的聲明中提到了降低補貼的問題。
滴滴出行稱:“我們在很多城市取消了補貼,而且根據市場的級別對我們的產品進行定價。” 滴滴出行還補充說,服務價格因城市不同有所差異。
Uber拒絕就其服務價格進行置評。司機稱,Uber同樣也提高了服務價格,并降低了補貼,但幅度不及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稱,其每天提供1400萬次服務,有3億用戶,其中大部分在中國。Uber并沒有發布相關的數據。
Uber和滴滴出行均因為補貼戰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此前已經承認,去年在中國的損失超過10億美元。與此同時,滴滴出行CEO程維去年3月份表示,該公司在2015年預留了40億美元進行所謂的“市場培育”。
分析師稱,滴滴出行提價可能意味著該公司背后的金主就降低補貼對其施加壓力。不過,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滴滴出行認為其不再需要通過價格進行競爭。
位于北京的一位科技行業博主分析稱:“滴滴在調價方面已經進行了一年的嘗試,現在他們自信地認為目前的提價不會惹惱其核心用戶。如果此舉產生用戶的大量流失,滴滴可能將快速通過降價來進行回應。不過,截至目前,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
滴滴出行的司機稱,他們是在上月中旬被通知提價并同時降低了補貼。在過去的三個星期里,不斷有滴滴出行的用戶將調價前后的費用對比截圖發到網上。
成都的一位用戶發布的截圖顯示,同一行程的費用在兩個星期里幾乎翻番。同樣的抱怨還有來自廣州和合肥的用戶,這兩個城市的用戶稱,滴滴出行的調價做得不夠透明。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