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院醫藥市場縱覽
靈核網分析認為,2015年中國醫藥市場達到11500多億人民幣,結構上依然以處方藥為主。醫院作為處方藥的主要銷售渠道,占總銷售的75%,零售藥店和第三終端渠道占比分別為11%和14%。醫藥銷售各渠道的增速在2015年均有所放緩,其中醫院渠道的增速從2014年的12%降至2015年的5%,這一數字已低于零售藥店(8%)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
受醫院醫保控費的加強、衛生部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加強推進、藥占比控制、集中招標采購等核心政策的影響,大醫院作為醫藥主要銷售渠道,同比增速持續走低,已從第一季度的7.2%降至第四季度的3.4%。
2015年,中國大醫院醫藥市場銷售額達到6,455億元,同比增長5.0%。本土企業和跨國企業的增速均大幅放緩。銷售量仍然是市場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中成藥對于本土企業的市場增長仍起到不少拉動作用,但由于其銷售量的萎縮,使得其對增長的拉動相對減弱;由于醫保控費的政策影響,價格對市場增長的負面影響加大。
從中國醫院藥品市場的分類看,2015年處方藥的增長率為5.2%,而非處方藥(OTC)的增長率僅為1.2%;西藥的增長率為5.5%,而中成藥的增長率僅為2.5%。
由于合理化用藥的逐步規范,中成藥、抗生素、腫瘤及大輸液類產品的增長大幅放緩;而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領域產品的增長相對強勁。中成藥的主要治療領域,特別是抗感染和腫瘤輔助治療產品的市場增長放緩明顯。
1、跨國企業VS本土企業
從中國醫院市場排名前十位的本土企業表現看,正大天晴和四環醫藥的增長最為強勁,2015年第四季度的MAT增長率分別為15.5%和17.8%。2015年中國醫院市場銷售排名前二十的產品中,本土企業的產品占據16席。銷售額排名前三的產品分別是申捷、血栓通和波立維;增長最為強勁的產品分別是地佐辛,歐來寧和天晴甘美。排名前二十位的產品主要以中藥,抗生素及抗肝炎病毒類藥物為主。
各級城市市場增速均有所下降,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的競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線城市因受藥品費用控制及仿制藥替代的影響,2015年跨國企業在一線城市的增速僅為2.6%,而本土企業的增速達到6.8%。相反,受合理用藥政策的推動,跨國企業在中小城市較本土企業則更具增長優勢。
2、省市結構
7大省市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安徽和福建,累計占據中國醫院市場近50%份額。2015年醫藥新政頻頻出臺,特別是藥品采購和使用政策,對各省市的影響顯而易見。
醫藥大省廣東、浙江和四川增長乏力,安徽和重慶出現藥品銷售負增長。2016年各省采購項目碎片化將成為常態,藥品價格下行已成定局。外資企業在一線及沿海城市依舊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而本土企業在廣東、江蘇、上海相對較大的省市表現出高增長并獲得市場份額。
3、縣域醫院—潛力增長市場
2015年縣域醫院市場銷售占中國醫院市場的26%。跨國企業在縣域醫院2015年第四季度MAT增長率為10%,是整體市場增長的2倍,這充分顯示出跨國企業在不斷加大對于縣域醫院的戰略布局,縣域市場成為跨國企業新型增長點。治療領域方面,同樣受相關政策的影響,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用藥在縣域醫院市場增長迅速,而抗生素、靜脈用藥市場則有所萎縮。
從省份看,排名靠前的六大省中,本土企業仍然主導縣域醫院市場,其中正大天晴在縣域醫院市場增長迅速。跨國企業在山東、河南的縣域醫院增長迅速,2015年第四季度的MAT增長率分別為16.9%和22.8%。
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趨勢1:招標形勢越來越嚴峻,且對公司推廣產品影響加大
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招標周期間隔縮短,降價會更頻繁,新藥有更多進入市場的機會;第二,招標降價幅度更大,企業需要在價格和銷量之間進行權衡;第三,招標價格參考全國最低中標價,一個省的降價將被其他省快速采用,最終變成全國性的降價。各省市的招標決定對整體商業有更大影響,對藥企而言,全國性的價格聯動將變成慣例。
隨著發改委放開藥品定價,招標價格成為決定醫保報銷價格的關鍵。現已觀察到的三種“醫保支付價”模式為三明模式,紹興模式和重慶模式。
趨勢2:隨著改革深化,醫院通過二次議價將壓力向制藥企業轉移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城市數量增加,2016年已有約100家公立醫院參與試點。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目標包括醫保總額控制、藥占比從40%降低到30%、藥品零加成以及與廠家二次議價。
趨勢3:質量一致性評價和新版cGMP合規要求淘汰質量欠缺產品,同時給已過專利期的跨國企業原研藥帶來巨大價格壓力。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在準入、處方和接受度等方面將與跨國企業的原研藥平起平坐。建立仿制藥質量認證體系 ,有利于不斷提高仿制藥質量,提升仿制藥地位。
本土企業利用國際質量認證獲得準入優勢,特殊質量認證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在省級準入中將越來越重要。所有仿制藥需要完成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保證與原研藥質量相同。
隨著仿制藥質量的不斷提高,省級市場準入優勢顯現,外加醫保成本控制的壓力,醫生的處方習慣將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患者的購買傾向發生轉變。
趨勢4:政府采取措施推動分級診療系統,引導病人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
目標是截至2017年建成基層醫療驅動、結構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試點縣域醫院內就診率提高到90%。試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提供常見病、慢性病的治療和配藥。
迎接未來的挑戰
為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跨國企業首先將重新聚焦創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真正展示創新藥的價值;其次,將成熟產品的市場機會最大化,比如,將產品外包給本土合作伙伴或建立合資企業,另外進一步發掘產品的基層市場機會,包括縣域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零售渠道;再次,實施新的商業模式,用科學和真實世界數據驅動醫生和患者的參與,用精準、互動的多渠道營銷把投資回報率最大化。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聯系靈核網項目部或者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