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在不斷下降,而其銷量下降所造成的市場空間很大一部分將會被中高端酒水和快速崛起的“保健酒”所替代。
據靈核網發布的統計顯示,2016年1-9月,保健酒市場已達240億元,增速8%以上。目前,保健養生類酒面臨各種利好因素:國家將保健酒消費稅由20%降為10%,不僅是稅收的實質性降低,更表達了監管部門對保健酒的關心和希望;近年,白酒名企均紛紛推出保健養生類酒產品;養生保健酒的消費者有年輕化趨勢。
市場的火熱帶來的是資本的盲從,因為缺乏行業標準,不少在生產、技術、工藝方面沒有實力的企業也紛紛涉足保健酒領域,導致行業魚龍混雜,亂象叢生。
保健酒缺乏行業標準
眼下不少白酒巨頭先后挺進保健酒領域,一些中藥廠也紛紛宣布加盟保健酒市場。可發展至今,市面上真正掛著保健食品批號在銷售的“王牌”保健酒并不多,更多的反而是既非藥酒、又非保健酒,但酒里又有中藥成分,只有衛生許可證,作為普通食品身份的酒。
報告指出,目前保健酒行業最大的缺陷是行業標準缺失。當前市場上保健酒魚龍混雜,稍加入些藥材就成了“保健酒”,甚至有的產品連正式批號都沒有。而在標準管理上,保健酒并沒有自己的標準,參照的是白酒的標準。
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徐華鋒指出,目前保健酒批準的保健功能主要是緩解疲勞或免疫調節。而市場上充斥著打著保健、滋補、壯陽、強身等概念的保健酒。不少企業為了擴大銷路,在宣傳上夸大其詞,不斷強調產品的藥用效果。這種過度宣稱保健功能的行為,反而讓消費者對產品失去了信任。
不過,這一情況很快就會得到改變,保健酒市場將迎來一場大洗牌。2015年的12月,中國保健酒聯盟委托勁牌公司主導,在充分征求整個聯盟企業意見的基礎上,初擬了保健酒的行業標準(包括生產衛生規范),得到中國酒協認定后將出臺。
業內人士坦言,保健酒產品行業標準的出臺,對于促進國內整個保健酒行業的規范發展和進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更多關于保健酒的最新市場信息,請直接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