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PMI顯示工業周期保持較高景氣;春節黃金周消費增速回升;去年12月工業企業銷售增長持續加速,但“年底因素”壓低利潤增速;12月財政收支增速放緩。1月制造業PMI受春節影響從51.4%微降至51.3%,但仍為2012年以來歷年1月的最高值,表明工業周期保持穩健。2017年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1.4%,較2016/2015年的11.2%/11.0%有明顯回升。去年12月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從11月的9.6%進一步上行至11.2%,但受部分企業將一次性損益和/或之前累積未報的計提和虧損計入年底利潤數據的影響,12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從11月的19.8%下降至4.3%。去年全年實際赤字率上升至3.8%,預計2017年預算赤字率維持3%;營改增發揮減稅效果是12月財政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財政支出回落則是受財政收入下滑拖累。
前兩周宏觀政策面值得關注事件如下:1月24日,央行開展MLF操作2455億元,同時上調中標利率10個基點,表明央行有意保持流動性穩定但已無意放松貨幣政策[1]。2月3日,央行全面上調逆回購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繼續退出貨幣寬松,以對沖當前較強的貸款需求和通脹壓力,并推進金融去杠桿,從側面也反映1季度經濟可能超預期。
前兩周宏觀高頻數據跟蹤
節后,生產活動有所回升。春節前一周,電廠日均耗煤量增速回落,但上周已開始回升;上周高爐開工率也進一步上升。受春節錯位影響,地產成交量低于去年同期。
上周價格季節性回落,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調。節后,價格回落,其中蔬菜及水果價格下降較多;螺紋鋼、銅價以及動力煤價格回調。
2月至今,央行凈回籠700億元;在央行引導利率中樞上行的背景下,債券收益率上升;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小幅升值,但對一籃子貨幣貶值,春節期間在岸人民幣成交清淡。節后流動性需求下降,央行開始回收流動性,短期市場利率下行;但央行上調逆回購和SLF利率意在引導利率中樞上行,債券收益率曲線普遍上移。近期美元走勢偏弱,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小幅升值,但對一籃子貨幣小幅貶值;此外,受春節影響,在岸人民幣成交量下降。
下周宏觀主要觀察點
2月7日央行將公布1月外匯儲備數據(我們預計大體持平或略微下降,但降幅會比12月明顯收窄);2月10日海關總署將公布1月貿易數據(我們預計出口同比增速為6%,進口同比增速為26%,貿易順差約為440億美元);2月10~15日央行將公布1月貨幣及信貸數據(我們預計M2同比增速為11.2%,新增人民幣貸款2.7萬億元,新增社融3.2萬億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