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建筑業的迅速崛起,對防水材料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帶動了防水材料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建筑防水材料產品目前已形成六大門類,即: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密封、剛性防水材料、瓦類防水材料和混凝土堵漏止水材料。其中防水卷材包括聚合物改性瀝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兩個主要類別。
2010年我國建筑防水材料產量達到103,13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10.7%,比“十一五”目標產量高出35.7%。其中,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產量為89,71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21.6%,較“十一五”目標產量高出 40.2%。根據《建筑防水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國主要防水材料產量的平均年增長率保持在 10%以上,2015年,主要防水材料總產量達到16億平方米,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房屋建筑和工程建設防水市場的需求。
2014年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總產量預計達167,2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5%,增幅比 2013年同期回落5.2個百分點;其中新型防水材料產量達156,179萬平方米,占建筑防水材料總產量的 93.38%,瀝青油氈類防水卷材的產量為11,077萬平方米,占6.62%。雖然中國經濟發展步入中高速發展新常態,但中國經濟總量仍將持續增長,尤其以高鐵、機場、公路、城市軌道、地下管廊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空間仍然巨大,“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將為行業帶來新的市場空間,建筑防水行業的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據統計,2014 年,建筑防水行業產值約為 900 億元;根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的初步統計,規模以下收入企業的產值大約占整個行業的 50%,由此推算 2014 年建筑防水行業總產值約為 1,800 億元左右。
根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的統計,我國建筑防水行業持有生產許可證的防水卷材生產企業有一千多家,另有大量防水涂料等非卷材類企業,合計共有兩千多家具有資質的建筑防水材料生產企業。企業規模多數偏小,工藝設備普遍落后,環保裝置不配套或不到位,生產效率低,抗風險能力弱,國際競爭能力嚴重不足,無力進行科技和人才開發投入,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2014 年,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提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將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 年的 50%,綠色建筑規劃將帶動新型建材產業發展。
此外,建筑防水細分行業景氣度較強,相關投資強勁。國家統計局對主營業務收入高于2,000萬元企業進行統計,1-11月,防水行業投資完成額338.40億元,同比增長32.25%。
從2009年開始,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相繼出臺多項政策,從發布產品標準、淘汰落后產能、頒布生產許可證、公布行業準入條件等多個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行業門檻,引導小企業退出競爭,從而改善競爭環境。隨著消費升級的大潮流,下游大型房地產商對建筑防水的把控也愈發嚴格,有品牌、高品質的建筑防水產品和施工服務將受到市場青睞。
“十三五”期間高鐵建設、公路基建和軌道交通等系統會有新的增長,從而帶動防水材料市場需求。“十三五”期間預計區域城際鐵路規劃達到1.1萬公里,加上未完工的高鐵,“十三五”高鐵新增總里程將達到1.7萬公里,超過“十二五”期間的1.6萬公里。預計到202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將達到250多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將達到7萬公里以上。軌道交通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個城市,總里程將達到6,000公里,總投資有望超過4萬億元。
建筑防水行業還將受益于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基建防水需求增長。地下管網建設預計將帶來4,000-5,000億元的投資,為防水材料需求帶來新的增量。此外,行業還將受益于存量房屋翻修所帶來的防水需求。存量房屋現已超過500億㎡,其中80%是5年以前建成的,隨之而來的房屋翻修堵漏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2014年房屋翻修對防水材料的需求僅占到總需求的5.8%,2015年起占比快速提升,預計提高2015-2016年施工面積增速1.3和0.2個百分點,十年內存量房翻修的防水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15%以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