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網站最新披露,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91萬輛,同比激增3倍,環比4月份的0.9萬輛,上漲112%,延續高增長態勢。在系列政策扶持和消費環境逐步成熟的推動下,2015年新能源車產量有望突破20萬輛,同比出現快速增長,鋰電池、碳酸鋰和電機電控等上游產業鏈,有望迎來訂單擴容機遇。
從后續政策來看,電動汽車生產牌照放開和充電網絡建設補貼方案出臺,業內預期較高。日前工信部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辦法,自7月10日起實施,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純電動乘用車科研生產。業內認為,該辦法相比此前征求意見稿,已明顯降低準入門檻,使得新能源車生產牌照有望加速放開,為市場注入更多經營主體。另外,充電網絡建設補貼方案,年內有望取得突破,此前副總理馬凱在常州調研時表示,要求加快充電網絡建設,并取得重要突破。
工信(xin)部具體數據顯(xian)示,5月份純電(dian)動乘(cheng)用(yong)車(che)生產(chan)9922輛(liang),同比(bi)增(zeng)長3倍(bei),插電(dian)式混合動力乘(cheng)用(yong)車(che)生產(chan)4923輛(liang),同比(bi)增(zeng)長近4倍(bei);純電(dian)動商用(yong)車(che)生產(chan)2832輛(liang),同比(bi)增(zeng)長7倍(bei),增(zeng)速最快。從前五個月累計數據來看,新能源(yuan)汽(qi)車(che)累計生產(chan)5.36萬輛(liang),同比(bi)增(zeng)長近3倍(bei),延續較(jiao)快的增(zeng)長勢(shi)頭。
在新能源車銷售放量的推動下,產業鏈訂單也出現明顯增加。上游碳酸鋰方面,受鋰電池需求向好和鋰資源供給受限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漲幅近15%,5月29日部分碳酸鋰企業報價再度上調,電池級碳酸鋰每噸上漲5000元,幅度近10%,創今年新高。
鋰電池方面,各大企業也在紛紛擴產,應對供不應求局面。日前,比亞迪公告擬定增募資150億元,投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其中,60億元用于新建6GWH鋰電池產能。公司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加速推廣,使得上游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市場缺口較大。另外,能源互聯網+的加速實施,使得鋰電池在儲能領域的應用提速,4月底特斯拉發布鋰電儲能新產品,表明全球儲能市場的向好。機構預計,到2020年全球動力鋰電池產值將超過280億美元。
電機電控也備受產業資本青睞。近日,大洋電機公告,擬以35億元價格購買上海電驅動有限公司100%股權。上海電驅動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系統龍頭企業,凈資產為3.02億元,而大洋電機35億元收購,評估增值率高達1057%,可見產業資本對電機電控的認可。由于寧波韻升持有上海電驅動26.46股權,大洋電機此次收購價格,將使公司股權收益顯著增值。
總體(ti)來(lai)看(kan),在系列政策(ce)的(de)(de)扶持以及后(hou)續生產(chan)牌(pai)照放開和充電網絡的(de)(de)完善(shan),新能源(yuan)車銷售(shou)有望持續向好。處于產(chan)業(ye)鏈中上游的(de)(de)鋰電池產(chan)品、電機電控等(deng)細分(fen)領域,市場訂單也將出現(xian)明顯(xian)增長。
煤炭行業20項專利項目榮獲第
廣東廣州釋放約12.5億填埋場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