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計劃去太空旅行嗎?你希望家里的老人有家庭機器人陪護嗎?城市堵車時你想讓汽車飛起來嗎?……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帶你走進美國硅谷的創新公司,誰知道再過些年,它們會不會成為“小蘋果”、“小臉譜”、“小谷歌”,甚至超越前輩呢!總而言之,它們都好酷好炫。
1366公司講述美國硅谷一個連續創業者的故事。它們在硅片領域的制造創新帶動了太陽能的產業革命,像印鈔機一樣打印硅片,不是用鋼絲鋸切割,減少了硅的浪費,極大降低了硅片的生產成本。
1366公司的名字如何得來?公司CEO弗蘭克·范·米爾洛說,“地球有很多太陽能,每年每平方米的地球面積得到的是1366瓦太陽能,所以公司命名為1366。我們真的想要讓城市、讓星球變得更美好,能源確實是100年來最重要的主題。”
據米爾洛介紹,硅谷里很多都在做能源產業,有很多替代材料,確實不缺新材料,由硅谷陽光、氧氣、石頭、沙子組成,硅很適合去吸收太陽能。2009年美國國會用過一張預測圖,顯示這十年的時間,太陽能應該是比煤更便宜的能源供給。
米爾洛從MIT建立的第一個公司,然后從大學分離出來,帶出一些技術人員,發展了幾年把公司出售了,于是有了第一桶金。到了2006年米爾洛又回到了MIT。當時MIT剛開始研究能源項目,是為未來建造清潔能源,這是一個3億美元的研究,然后米爾洛就跟能源項目的教授對話,并開始做科學研究。1366公司的發明在大學里就做了十年時間,從大學分離之后,又花了七年時間進入市場。
“我們硅片的型號很薄,但轉換太陽能的能力很強。它跟傳統工藝制造出來的硅外形很像,但是制造工藝更先進,而且制造的時候耗能更少。”米爾洛說,我們的技術是把硅放到斗里面熔化。這是個熔化的爐子,然后直接產生硅片,沒有打光,沒有切塊,用更少的能源、更少的機械、更少的人工產生一樣的硅片,這是完全顛覆性的工藝。就像流體玻璃改變了玻璃生產一樣,這是革命性的發明創造。
在談到創新時,米爾洛認為創新確實是很多人合作的結果。真正的創新想法,一般是概念的沖撞和碰撞,在這種沖撞的過程中,才有完美的東西出來,就是不同的大腦聚在一起,就像大城市跟不同的科學機構的人在一起才會有好的創新結果,不同城市的人聚在一起才有創新的可能。
“有一本書專門寫《創新是怎么生產的》,這本書值得一讀。要花時間讓人們進行思想碰撞,所以得有一個系統,然后會產生革命性的技術。清潔能源比太陽能、比煤的能源還要便宜,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米爾洛說。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