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間,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了關于《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條例》明確,對經營放貸業務可實行許可制度,網絡小額貸款也適用該條例。
這是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監管機構相繼發布的涉及P2P行業的第四大監管政策。在此之前的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7月31日,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監管政策的四箭連發,對P2P行業的規范及健康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行業洗牌一觸即發。那么,未來合法合規的P2P平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1、數千萬實繳注冊資本
公司注冊資本分為實繳和認繳兩種。認繳,即同意繳納,但出資人一下拿不出那么多錢,所以在公司章程里約定,延后一段時間再繳納。但后期出資人是否繳納,工商局并不要求提供驗資報告,也不要求公示出資信息;而實繳則是注冊時實際繳付的資本,是有驗資報告的,可確保該注冊公司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由于P2P行業長期處于無準入門檻的狀態,不少平臺注冊資本只有幾百至一千萬,而注冊資本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平臺實力強弱,從而影響到跑路及倒閉的發生概率。
隨著監管政策的日趨明確,對P2P準入門檻的設置幾乎已是可以肯定的,不論是早前傳出的3000萬、還是近日廣為流傳的5000萬,未來的P2P平臺不再是購買一套模板就能上線運營。
而隨著準入門檻的劃定,注冊資本是否是實繳,就成為平臺的又一個競爭硬實力。
2、第三方資金托管
《指導意見落》地以來,第三方托管便成了熱詞。目前的主流平臺大多已實現第三方資金托管,個別實力強勁、背景雄厚的平臺,則已經進入和各大銀行洽談托管合作的階段。
而根據《指導意見》規定的方向,未來P2P用戶資金由銀行托管是大勢所趨,但具體規定仍要等待監管細則。
3、平臺透明
P2P平臺的諸多違規操作,例如自融、虛假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透明帶來的。如果P2P行業生活在陽光之下,對每個項目的背景、借款人信息、用途、合同、抵質押物以及平臺的高管團隊、風控措施、數據報告等重要信息予以詳細披露,那么這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將無所遁形。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應當對客戶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業界普遍認為,即將落地的監管細則很可能將對P2P平臺的信息披露制度作出相應的規定。
4、收益普遍在10%左右
最高法規定,民間借貸利率在24%以下的,將受到法律保護;利率在24%-36%的,法院只保護24%部分的利息;而對于利率高于36%的,對于超過36%的部分,如借款人請求,法院將判決出借人歸還。
此規定清楚劃分了受法律保護的利率區間,以明確的紅線將困擾行業多年的P2P與高利貸之間的界限劃分清楚,讓高息誘惑不再。
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P2P綜合貸款成本合理的區間應該在15%以內,投資人收益在10%左右,這樣平臺既可以實現盈利,又可以保障投資人資金安全。
作為專業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有融網在各個方面都符合監管規范,并且實繳注冊資本5000萬,可謂實力雄厚。而在資金托管方面,有融網目前與新浪支付合作,實現用戶資金與平臺完全隔離,符合《指導意見》關于P2P企業用戶資金應與平臺隔離的要求。
此外,有融網積極擁護《指導意見》中的相關要求,并將在銀監會的監管細則出臺之后,積極開拓符合銀監會監管要求的資金托管模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