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統計,到2014年底,國內共建成充電站723個,同比增長 39.6%,建成充電樁數量 28000個,同比增長 24.3%,建設進度遠遠低于預期。而據《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到2015年底建成 40萬個充電樁、2000個充換電站。這一目標在 15年恐難以實現。充電樁的建設涉及多方利益協調,雖然目前國家電網已經明確放開了民營資本進入充電樁領域,但由于當前充電樁的建設運營依然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民營資本進入謹慎,充電樁的建設還要依靠國家電網和各地方政府推進。截止目前,市場所期待充電樁補貼政策遲遲沒有出臺,這也是進度緩慢的重要原因。預計今年充電樁規劃和充電樁補貼政策有望出臺,補貼政策落實后充電樁建設有望真正迎來爆發。
充電樁本身的壁壘并不高,電氣設備類公司都可以開發出相關產品。因此一旦充電設備市場起來,設備端的競爭會很激烈,并購對充電設備公司的意義并不大。從已發生的并購事件來看,動機各不相同,沒有明顯規律。我們覺得充電樁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作為未來能源互聯網的入口。入口的價值有兩個,一是充電過程中會得到電動車的數據,可以向車主推送相關信息;二是電動車充電樁會和手機等移動設備連接, 實時查看充電情況,用手機繳費等,因此充電 APP會在手機端占據一個互聯網入口。未來充電樁公司的價值將以入口價值來計算,類似于互聯網公司的估值體系。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