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節能減排任務日趨艱巨
距離“十二五”規劃的完成僅余最后一年。隨著這一五年規劃的時限漸行漸近,其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如期完成,成為中國地方政府的五年試卷中必須面對的重要內容之一。
根據“十二五”規劃和此前的中期評估,“十二五”前三年,中國能耗強度完成情況滯后于時間進度。在規定的6個約束性指標中,單位GDP能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前三年分別只完成五年總任務的54%和20%,與60%的要求有明顯差距。
部分地方政府仍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未產生實質性變化、減排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是節能減排工作面對的主要瓶頸。國家發改委近期發布的各地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對照“十二五”節能進度要求,前三季度有24個省份預警等級為三級,節能工作進展基本順利,而節能形勢比較嚴峻和十分嚴峻的省份分別為2個和4個。
2015年是“十二五”節能的關鍵之年,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不確定因素增多,一系列新投產項目以及社會發展對能源消費剛性需求持續增長,共同制約節能空間,節能形勢嚴峻。
國務院此前發布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今明兩年節能減排降碳的具體目標: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兩年分別下降4%、3.5%以上。
二、余熱利用是節能環保的重要舉措
余熱利用來源主要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以及高壓流體余壓等七種類型,廣泛存在于工業生產的各個行業,比如水泥、玻璃、、有色、化工等。根據可回收利用余熱資源占燃料消耗總量的占比測算,我國每年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高達3.315~13.065億噸標準煤,節能潛力巨大。
“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為國家的產業政策重點之一,余熱利用領域作為節能環保的重要舉措,其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