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環保行業營業收入約3.98萬億元,國家規劃要求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國家生態保護的制度建設將有力地保障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其中,環保稅出臺更值得市場關注,國內各項環保政策出臺也直接加速了環保產業的發展。
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環保歷史“欠賬”較多,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有賴于相關政策的出臺、完善。因此,政策驅動性,已成為我國環保行業發展最突出的特征。
我國環保投資效益分析
加大環保投資的支出規模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但也必須保證資金的使用效益。由于環境保護項目的準公共性,政府在環保投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各個行業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如果不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無疑會加重政府和社會的負擔!環保投資效益是投資結構是否合理的集中反映,也是投資所取得效果的最終體現,環保投資資金的使用效益可以從環保基礎設施的運營效率,環境污染治理效果方面進行分析。
我國環保投資結構分析
根據我國目前環保投資的統計方法,我國的環保投資結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投資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主要用于燃氣工程建設、集中供熱設備、排水工程建設、園林綠化工程和市容環境衛生五個方面;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主要用于治理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對環境有害的物質,比如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以及噪音等;建設項目“三同時”是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主要是指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產的污染治理設施方面的投資。更多請查閱靈核網發布的《》
版權聲明